□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俭
“看,这是我们村里的贫困户刚种下的香芋!”葛小玉站在山坡上,指着山脚一垄垄绿油油的香芋苗自豪地说,“那边的山坡上种的是冬桃和丑柑,下面还套种了西瓜。”
“不光是种植,贫困户们还有养猪的,养牛的,养鸡的,家家都有产业,个个都有事做。”说起村里的扶贫产业,葛小玉娓娓道来。
这位32岁的驻村“第一书记”生气勃勃,看上去十分干练。
两年前的夏天,时任四川省兴文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综合部副部长的葛小玉被下派到太平镇松林坡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组长,如何让这个山村脱贫致富,尤其是让村里62户223位贫困村民摘掉贫困帽,是她的第一要务。寒来暑往,2017年的春天到来时,扶贫成果已历历在目。
找准产业,扶贫才能真正见效
和所有驻村干部一样,葛小玉进村后的第一件事是对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松林坡村有312户人家,其中家庭人均收入在省定贫困线(2736元)以下的贫困户有62户223人。全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1.51亩,人均林地1.34亩,村里的主要产业是种植水稻、李子树和养殖少量牛、鸡等。
“我以前面对的是企业,对怎样发展村庄经济没有经验,说实在的,当时下派的‘第一书记’整体都比较迷茫。”葛小玉说得很坦诚。
在花了两个多月完成对贫困户的走访,并与村干部充分沟通之后,葛小玉心里有了底。“重点是找到合适的产业,县里对每个贫困人口有人均4000元的产业扶持基金,只要找准产业,贫困户们就能利用这笔资金发展起来。”葛小玉说,“我们也考虑过种植油茶,但那要五年才见效,村民不知道五年后会怎样,也没有信心种。所以,要让村民快速脱贫,必须选择短平快项目。”
养猪、养鸡等养殖项目通常能快速见效,但在对周边村镇进行调查后,葛小玉发现,搞养殖的太多,缺乏特色优势。在寻找致富产业的过程中,葛小玉和村干部得知有在广州打工的村民带了一些香芋苗回村试种,他们实地查看之后,发现香芋长势不错,说明本村土地非常适合种植,而且香芋当年就能收获,效益能立竿见影。
但如何将香芋销出去,却又是一个问题。利用自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干部的便利身份,葛小玉和入驻园区的多家农副产品公司接触,最后和四川九业食品有限公司达成了协议,由他们统一收购香芋。
“将种植香芋作为脱贫主导产业,是我们和太平镇驻村工作组、村干部反复商议,最终决定的。”葛小玉说,“现在,村里的62户贫困户家家都种上了香芋,我们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计划三年内发展香芋种植1000亩。”
在葛小玉和驻村工作组、村干部共同制定的松林坡村脱贫规划中,香芋种植是一个短中期项目,此外,还将丑柑和冬桃种植、肉牛养殖列入长期项目。“在制定脱贫规划时,我们希望真正做到短期有安排,中期有计划,长期有目标。”葛小玉说。
如今,香芋已经顺利种上,150亩丑柑和200亩冬桃今秋也将试挂果,再加上村里原有的200亩茵红李和养殖的牛、羊、猪、鸡,松林坡村的脱贫产业已初具规模。不过,在葛小玉的设想中,村庄将以香芋为主导产业,不仅是种植,还可以发展香芋深加工;同时,结合水果产业,以“春季赏花、秋季品果”为主,逐步打造乡村旅游,用这样全方位的村庄产业来巩固脱贫成果,让村民持续增收。
激发内生动力,村庄才能整体脱贫
“现在的扶贫政策好啊,干部又为我们考虑得周全,我们有干劲,家里日子也有奔头。”在松林坡村的竹林边,刚从香芋地里劳作回来的村民曾武平满脸笑容地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说。
曾武平今年49岁,全家七口人,有四个孩子,前几年因为孩子都在上学,父亲又患病,家庭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是村里的贫困户。2015年,他用获得的4000元扶贫产业资金做本钱,开始养山羊,去年又从农商银行贷到了一万元免息小额贷款,养了6头水牛和20多头猪。
在曾武平家的羊圈,记者看到,20多头大大小小的波尔山羊在圈里撒欢。他开心地告诉记者,这些羊今年可以出栏11头,预计可以收入6000元,新种的4亩香芋至少也有6000元的收入,另外,他打算再贷几万元,养上5头黄牛,还能获得一笔养牛补贴。
让曾武平最开心的是,因为差2分没考上大学的大儿子,从去年10月开始,被安排在村委会做资料整理工作,每月也有固定的收入补贴。
葛小玉在一旁解释说,我们为他大儿子安排的是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小伙子踏实肯干,今年3月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当上了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连长,我们把他当作村里的后备干部来培养。现在村里计划利用县里的电商平台“淘实惠”开设一个电商网点,打算让他来负责。
养羊、养牛、养猪,再加上在村里的务工收入和儿子的工资,曾武平一家去年的人均收入达到了六七千元,已成功脱贫。今年的收入还将增加,曾武平粗略算了算,全家人均收入预计可以达到八九千元。
在葛小玉看来,像曾武平家这样勤劳肯干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只要帮助他们用好扶贫政策,加入扶贫产业,就能很快脱贫,但贫困户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家里缺劳力,有的身体不好甚至有残疾,还有一部分人有等靠要的思想,所以,不仅要根据每户贫困村民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家庭脱贫计划,发展合适的产业,还要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让每一个贫困村民都能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
为此,她一户户走访贫困村民,将他们召集在一起谈想法说愿望,告诉他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学技能,重视孩子教育,让家庭脱贫有后劲。
对那些有特殊困难的家庭,葛小玉和村委会商议,尽力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有基本的收入保障。她举例说:“村里有一位再婚妇女,丈夫身体不好,儿子在外打工,2015年家庭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我们安排她做清洁工,每月能有500元工资,此外,让她做一些为冬桃除草打理的季节工,这样还有一笔收入。去年,她的儿子回村发展,用4000元产业扶贫基金,养了20头猪,一家人的人均收入达到3600元,超过了3100元的脱贫标准。”
村里还有4个文盲贫困户,为提升他们的致富能力,村“两委”请来镇上的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简单的书写和计算。
葛小玉说:“激发贫困村民的内生动力,让家家有产业,户户有事做,每个村民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只有这样,才会消除‘干部在干,贫困户在看’的现象,村庄也才能整体脱贫。”
2016年,松林坡村的62户贫困户已实现了户户有产业支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500多元提高到3500多元,同时,也达到了有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和广播电视的脱贫标准,全部实现脱贫。
今年,葛小玉的目标是让松林坡村实现贫困村整体退出,即让村庄达到“1低5有”的标准:贫困发生率低于3%,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为此,已升任太平镇副镇长的她依然没有卸下“第一书记”之职,不停地在村里奔波。
这位当初一度迷茫的驻村“第一书记”,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扶贫实践中,已迅速成长为目光远大、信心坚定、敢想敢干的乡村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