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王春霞 发自北京 在第十七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4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针对专门审判领域制定发布的保护纲要。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介绍,2016年,人民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77705件,审结171708件,比2015年分别上升19.07%和20.86%。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在案件审理中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着力解决赔偿数额低、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
“社会上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一些反映,这些反映比较集中地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宋晓明说,这些问题的发生既有立法上的,也有体制机制上的,既有行政的,也有司法方面的问题,既有法制环境方面的问题,也有当事人在案件诉讼当中当事人诉讼能力所限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纲要》就是从问题导向确定目标导向,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司法保护良性发展的瓶颈问题。
宋晓明介绍,《纲要》在总结、归纳和提炼3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国道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创新性地提出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展要达到的8个目标,力争创造更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这8个目标分别是,建立协调开放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体系,建立明确统一的知识产权裁判标准规则体系,建立均衡发展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建立布局合理的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制度体系,建立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证据规则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建设高素质的知识产权法官队伍,建立知识产权国际司法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围绕实现上述八大目标,《纲要》提出了15项重点措施。
对于赔偿低的问题,宋晓明说,《纲要》目标6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建立权利人被侵权所遭受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许可费用、法定赔偿以及维权成本与知识产权价值相适应的损害赔偿制度。”《纲要》“重点措施(七)”规定“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坚持知识产权创造价值,权利人理应享有利益回报,侵害知识产权就是侵害他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价值导向。建立公平合理、比例协调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以补偿性为主,以惩罚性为辅,让权利人利益得到赔偿,侵权人无利可图,败诉方承担维权成本。推动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中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定赔偿额。”
新闻链接
去年我国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1.7万起
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韩家慧)记者从25日国新办举行的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发布会上获悉,去年全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33.9万件;受理商标注册申请369.1万件,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去年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7万起,涉案总价值46.26亿元。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将通过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三个方面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是严保护,修改完善专利法,进一步提高侵权赔偿的标准,更好地打击和震慑各类侵权行为。二是大保护,联动各方,对知识产权的注册登记、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方面形成保护合力,形成一个知识产权大保护的工作格局。三是快保护,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协调联动,提高保护的效果和效率。
申长雨透露将严格推进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对专利的申请、代理、审查、保护以及运用等环节严把关,提升专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