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王春霞 发自北京 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被执行了没有?违法行为查处了没有?环境改善了没有?4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评估课题组发布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报告从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入手,评估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人等各类主体实施新《环境保护法》的情况和效果。评估报告显示,新《环境保护法》生效实施两年来,地方党政领导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空前,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明显加大,社会各界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氛围明显提升。《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执行的力度、遵守的程度、产生的影响,超过了过去环境保护法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但在落实政府责任和提升企业守法意识、推进环境信息公开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许多管理制度和措施都需要环保主管部门去监督实施,环保主管部门的履职情况对新《环境保护法》能否得到实施及其实施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评估报告显示,从两年来新《环境保护法》主要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情况看,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是尽职尽责的,而且执法严格,措施得力,基本改变了过去不敢执法、不善执法、不严执法的局面,让《环境保护法》真正成了“有牙齿的老虎”。
报告显示,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新《环境保护法》生效实施后各地环保部门履行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情况可以被总结为喜忧参半。各地环保部门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虽然总体上有所进展,但是在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和排污费使用信息公开方面,不依法公开的问题还比较普遍和严重。101个环保部门(31个省级环保部门和70个地市级环保部门)中没有一个对排污费的支出使用信息进行公开,所有环保部门均对《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环保部门有义务公开排污费使用信息的规定置若罔闻。
报告显示,从横向上来看,我国环境警察在设置的区域上存在着一些特点:初步统计结果表明,全国34个省市之中仅有7个省有“环保警察”的相关实践,覆盖面积171.8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9%,涵盖人口47842.5万人,占据全国人口的35.16%,主要分布在广东、河北、云南等地。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内仅有一例环境警察专门化的实践。
依据新《环境保护法》第6条、第66条的规定,损害求偿权是指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因环境污染受到损害时请求赔偿的权利。报告显示,近三年公民环境侵权诉讼案件呈明显增长,尤其是2016年,全国纠纷数量达到1707件,超过前两年的总和,但是基于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数量仅占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件的10%左右。建议:一方面由司法部门继续推进环境侵权典型案例进行引导,为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提供认定环境侵权三要素,尤其是因果关系推定的范本;另一方面,将环境与公民健康的相关科研成果应用到司法实践中,加强这方面的司法鉴定能力,为审理法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