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4/m2017042274b95f16891a4e6cb457dad9afdb0fba.jpg
□ 林伟 在传统村落考察时,老年群体的养老一直是笔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福建省霞浦县一个传统村落考察时遇到几位老者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4/22/037885.html

等待处理…

老人被忽视,村民为何失语?

2017/4/22

□ 林伟

在传统村落考察时,老年群体的养老一直是笔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在福建省霞浦县一个传统村落考察时遇到几位老者,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人就是独自住在村里进士祠的老奶奶。老奶奶今年93岁了,腿脚不方便,眼睛不好,但是听力非常好。当我问及老人为啥一个人独居时,老人家说,自己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县城工作,买了房住在城里,自己平时一个人生活,偶尔有亲戚来这里给她买点吃的用的,给点钱。老人家一直觉得孩子很不孝顺,自己孤苦无依,生活很孤独。

这个村庄是一个长寿村,八九十岁的老人,在村子里还有很多,他们大多一个人生活,有的虽然曾经到城里与自己的孩子生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后来又“落叶归根”,村落最终成为他们的人生归宿,也是精神归宿。一些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日益恶化,老人在家里的地位也日渐下降。一些老年人在说起自己的未来生活时不寒而栗,甚至有的中年人也开始为自己老年后的生活担忧。

是否与成家的儿子同住是日渐衰老的父母面临的首要问题。父母与孩子分家以后,儿女们都纷纷离开父母,剩下的便是老两口的核心家庭了,他们被迫独自生活,显出深深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而一些跟自己的孩子生活的老人,往往也只是处在无权的附属地位。

分家后的农村老年群体,比起城市中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不方便,比如,没有自来水,没有方便的卫生间,生病时就医困难,等等,并且年纪越大,老年人困难也越多。在霞浦县的那个传统村落,很多老人都独居在老房子里面,没有更多的活动场所。当看到笔者到来的时候,他们很乐意聊天,并且乐于接触新鲜事物。

笔者与上文中的老人交谈时涉及了众多方面,包括衣服、饮食、住房、平时的零花钱、儿女的关爱程度、关爱频率等,发现他们的儿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根本没有给老人提供必要的保障,但当我用“虐待”一词问及老奶奶时,她赶紧否认。她认为“虐待”是对于肉体的摧残,自己家的孩子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不过,老人们也抱怨儿女经常会忽略他们,只有用得到父母的时候才会来找他们。老人家一直说自己老了,年轻人会嫌她脏,自卑到无以复加。

在村里,笔者也采访了几个年轻人。他们都认为儿女有义务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亲,让他们安度晚年。不过,一些年轻人也表示无法理解父母和祖父母的抱怨,而且自己也有不少的怨气。有的年轻人认为,孩子与父母之间赡养问题频出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在未老的时候,没有公平对待儿女,有的家庭兄弟比较多的,这样的现象就更多,兄弟之间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抱怨父母的偏心,这样的抱怨到了父母年老后仍然会出现。

笔者考察时了解到,村里老人家庭内部发生矛盾时,邻居和亲友通常也不会劝阻,原因有两点,一是越来越多的村里人认为没有必要干预别人的私生活;二是许多年轻人不再把孝顺作为一种社会评判标准,而且赡养老人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村民很难去评价一个家庭赡养老人的标准应该如何,因此选择了闭口不言。

在老人赡养问题上,这种村庄公众失语的现象,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道德约束力的弱化。以前,村落中邻里之间的评价往往是村民道德判断的重要尺度,但现在这样的现象却逐渐消失,以至忽视老人、不尽赡养之责的行为,也不会受到村庄舆论的压力。因此,提倡孝道和敬老爱老,建立一套明确的社会道德标准,形成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是今日乡村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系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生)

上篇:一个移民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
下篇:庆傣历新年 展民族风情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