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呈贡新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箱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彭芸
城市垃圾既是危害环境的污染物质,又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因此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一直是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和挑战。
垃圾智能分类箱:
按市价给正确投放垃圾的居民变现
今年初,昆明市呈贡新区几条街道的路口出现的绿白相间的“大盒子”引起了人们的好奇,“盒子”正面平台有四个箱子,走近跟前,白色箱体上“昆明市呈贡新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据了解,垃圾智能分类箱主要回收玻璃、金属、塑料、废纸类,系统具备远程视频监控、语音实时交流、计量数据实时交互和第三方支付等功能。市民只需用手机扫二维码进入系统便可进行投放。市民投放的垃圾将按市价进行变现,通过绑定的账号进行支付。收集的垃圾,由有资质的废品回收企业回收后再利用。
昆明市呈贡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负责这项工作的李龙局长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今年2月,呈贡区城管局与成都亿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这套垃圾分类系统,20台机器,覆盖到全区的商业区、学校和住宅小区。
当记者来到环卫指挥中心平台,通过大屏幕清楚地看到了各个收集点的投放情况。李龙表示,一方面,智能垃圾分类点的应用,既能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认识,并且将这种意识向社会传播,起到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收集的可回收垃圾还将由相关厂家直接回收,省去了垃圾回收站转运等中间环节,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同时比起把生活垃圾集中焚烧,也有效地保护了环境,符合呈贡低碳、生态的发展理念。
首批26个示范城市之一:
先机关后社区、家庭
记者从昆明市环卫部门了解到,作为全国第一批26个生活垃圾示范城市之一,昆明市从2013年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从市属五华区、官渡区试行垃圾分类,主要采取政府投资的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试点地区投放环保型垃圾箱、三色分类垃圾桶以及向市民发放可降解分类垃圾袋。垃圾分类首先从行政机关开始进行,带头作出表率,然后逐步进社区、进家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据了解,按目前的分类方法将垃圾分为三大类,1.可回收类包括报纸、书本、纸箱、牛皮纸等纸类;塑料瓶、玩具等塑料制品;玻璃、金属等,回收后,进入再回收中心,进行分拣、储存后交由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处置;2.有毒有害类包括:电池、荧光灯、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分类后由危险废物处理机构统一处置;3.其他类垃圾包括菜叶、果皮、残羹等厨余垃圾,以及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回收的废弃物,回收后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城乡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截至2016年年底,昆明市已建成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网点309个,新型环保垃圾箱130个,三色分类垃圾桶1362只,发放垃圾袋41286个,回收报纸(书刊)、纸板、塑料、金属共计80959.8吨,与此同时,市民的环保意识以及垃圾分类意识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回收再利用:
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人居环境。
研究表明,从源头上分类,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垃圾得到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同时可以实现垃圾减量。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玻璃是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3%。
据统计,昆明每人每天约生产垃圾0.8~1.1千克,300万人口日产垃圾达3000吨,产生的可回收垃圾大概有1300~1500吨,其中有超过20%可回收垃圾未被回收。而从全国来说,我国垃圾的年产量达1.53亿吨,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
李龙告诉记者,通过垃圾分类,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0.85吨,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一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回收1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0.8吨纸的林木。
通过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使用的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亿~7亿个,而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
另外,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而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不让垃圾箱“吃”错东西:
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垃圾分类现状部分得以改善,但整体情况并不乐观。
生活垃圾治理在过去一直被视为公益事业,全国大部分城市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垃圾处理费用短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受到制约。
记者了解到,向市民发放垃圾袋,鼓励居民家庭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虽然受到公众的欢迎,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昆明五华区环卫处杨贵科所长告诉记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资金缺乏成为最大瓶颈,一个可降解型塑料袋的成本比普通塑料袋高2倍,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外,由于宣传教育跟不上,市民对此事认知度较低,一部分居民有抵触情绪,嫌麻烦,甚至,垃圾分类桶遭到破坏和被偷盗现象也时有发生。
李龙也表示,垃圾分类投放关键是要看居民有没有投放意识,目前市民意识还达不到在家中将垃圾分类,然后定点定时投放。虽然垃圾分类箱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个箱体,但实际上所有的投放几乎都做不到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合格投放。其次前端垃圾分类与中端的垃圾清运上存在矛盾,两者在运行过程中相互冲突,有的地方所有的垃圾都使用一辆清运车,这种做法使得垃圾分类形同虚设,同时也不能正确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记者在昆明市的一些主要街道上发现,许多分类垃圾箱常“吃”错东西,很多本应盛放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里,被塑料袋、塑料包装等不可回收物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而其他颜色的塑料垃圾桶里,也不乏塑料瓶、报纸等可回收垃圾。社区大院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杨贵科也表示,随着政府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出台,相关部门拿出行之有效的约束手段,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机制,对垃圾分类进行有效管理,使相关政策、法规更细化,才能让公众从内心接受垃圾分类这一做法。同时,对垃圾分类企业在政策措施、产业发展和税收方面出台配套的支持、扶持政策,才能使垃圾分类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的局面得以改善。
推行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绝不仅仅是摆放几个漂亮的塑料垃圾桶就能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宣传倡导、激励措施、保障机制、法律法规,一项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