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4/20170418b17e57dd46254f6fba0b9b7d5e6c3914.jpg
她是影像医学领域的佼佼者,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以及德克萨斯大学任教,并连续两年获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国际教育发展奖和优秀奖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4/18/037757.html

等待处理…

田梅:“火眼金睛”领跑影像医学

2017/4/18

她是影像医学领域的佼佼者,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以及德克萨斯大学任教,并连续两年获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国际教育发展奖和优秀奖,是迄今为止亚洲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人。

她,就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田梅。

■ 杨石

“等毕业时,中国一定会发展临床PET”

2000年,当田梅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日本Gunma大学医学部,成为日本核医学会会长远藤启吾教授的博士生时,远藤教授曾询问她的求学意向。田梅说:“我要学临床PET。”当时,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在国内研究水平仍然落后,而在日本,该领域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导师听后,开玩笑地说:“PET很贵,你将来回中国找不到工作怎么办?”田梅回答:“我相信等我毕业时,中国一定会发展临床PET。”

在日本期间,田梅先后获得过日本核医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研究奖、北美放射医学会国际青年学术奖等。

2006年,田梅应邀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临床放射诊断工作,她参与了利用分子影像手段评价格列卫、索坦等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其后,又受邀前往美国排名第一的癌症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担任助理教授,连续两年获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国际教育发展奖和学术优秀奖,是亚洲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人。

在日本和美国工作的十多年,田梅获得了多中心、多学科基础与临床交叉研究工作的经验,尤其在多模式医学分子影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干细胞及T淋巴细胞治疗的分子-基因影像示踪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相继发表在本领域顶尖学术杂志上。

“我当时在国外的生活、工作环境都很好,但总感觉自己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我想这就是祖国对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的吸引力吧。”2011年,田梅毅然舍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扎根浙医二院。“祖国才是游子心灵的故乡。”

“我热爱我的专业,我为它着迷。”田梅介绍,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医学能够用先进的影像方式显示体内生物代谢等微小生物化学变化,在攻克人类重大疾病方面,例如对神经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的治疗都能发挥重大作用,代表了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事实证明,田梅“火眼金睛”洞察未来趋势的能力,同样不输她所研究的PET技术的能力——如今我国已经拥有约300台临床PET设备,而田梅十余年前完成的PET肿瘤探查新方法,目前也已在欧美和日本投入应用。

“想要赶超,就必须做那些5~10年后用得上的技术”

2011年回国后,田梅入选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又将一部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临床转化研究上。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分子影像研究,为干细胞临床转化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想要赶超世界,就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做那些5年、10年之后才能在临床用得上的实验性技术”。

近年来,田梅一直走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前沿,构建并拓展了医学影像上的探测“雷达”——PET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与脑功能研究方面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她和她的团队发现“中药+干细胞”疗法在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上具有良好效果,并通过了前期实验验证。她说:“PET技术不仅能跟踪移植干细胞,甚至对于这些干细胞衍生出的子代、孙代细胞,只要它们带着某些标记基因,就能被精确定位、定性、定量。这种特性十分有助于未来精准医学的发展,就连未来的T细胞免疫治疗也要用到细胞示踪技术,否则,细胞治疗就好比大海捞针,细胞一旦注射到人体就不见踪影了。”

田梅团队还在世界上首次利用PET分子影像技术来探索“脑机融合”领域亟待解决的信号源脑区定位问题,开辟了核医学在未来脑机融合技术转化应用上的新方向。但她认为PET的创新潜力还远未被开发:理论上,PET可以有上百种特异的分子显像剂,应该做到一种疾病对应一类显像剂,甚至一个基因或一种蛋白对应一种显像剂。随着未来新药物靶点、新型分子的出现,研究者还可以开发更多显影剂并跟踪其在体内的生化代谢与变化情况。“这些新药去了哪些部位,待了多久,何时排出人体,都可以用PET分子影像技术来跟踪。对于将来制定临床用药的剂量、间隔时间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许多领域都要应用PET分子影像,我们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制约发展的,当年是经费,“现在是人才”

可以说,当年制约PET技术发展的是经费,现在则是人才。田梅感叹,该领域在中国的导师太少,毕业生“供不应求”。“整个浙江省也只有两位核医学博士生导师。”她说,“国内高校中这个专业的后继力量相对薄弱,近几年浙江大学医学本科生选择核医学的学生并不多,学生们还不了解这个专业。”

为了主动适应未来医疗发展需要,为PET分子影像诊疗培养人才队伍,田梅在浙江大学医学部承担着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留学生、硕士班、博士班的教学任务。“可以预见的是,分子影像将成为医疗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因为它可以及早地预测、预防和治疗,特别是在精准医疗、脑科学等方面,分子影像将会发挥越发重要的作用。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这个领域,共同发展这个事业。同时,也希望能与更多交叉学科的学者展开合作,继续拓展PET影像的应用范围。”田梅说。

实际上,田梅目前指导的学生正是来自各个交叉学科——有肿瘤学背景的学生探索肿瘤分子影像;从事神经精神科的做恐惧焦虑症、癫痫、多动症等疾病的研究;擅长神经外科的负责脑外伤的干细胞治疗……

田梅表示,为了保持在本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自己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4小时以上。

心怀梦想,释放“她”能量

这位乐观爱笑的女科学家有家庭,有孩子,但平均每天坚持在科研上的工作时间是14个小时。母亲、妻子、医生、老师、科研工作者……如此多重身份的她,依然能够切换自如,找到平衡点。

她很愿意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作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的副会长,田梅不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致力于为回国投身科教第一线的更多专家学者做好服务,同时还身体力行地支持同她一样从事科研工作的女性,帮助她们事业成长。她说:“作为好妻子和好母亲的女科学家们,可能在基金项目、论文数量上不能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但是她们对国家和人类的贡献其实是非常大的——生儿育女、教育下一代。优秀的母亲也是孩子的榜样。”她觉得,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她认为,社会应该给女性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让女孩子、女生看到自己未来发展的希望,这对培育祖国的下一代是非常有益的。

“高技术人才在仰望星空的同时,需要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接地气。”“千人计划”里的专家个个都很牛,但他们的研究成果究竟有什么用,普通人往往并不清楚。为了让科技走进寻常百姓家,田梅还积极参与组织创办一个名为“科技星空”的公众号。该公众号推出的一篇文章就是田梅所研究的“PET影像检查技术:重大疾病的火眼金睛”,其生动地描述了PET的工作原理,并将“PET”比喻为“福尔摩斯”,通过介入药物,完成肿瘤等各种重大疾病的检测。

身兼数职,肩上的担子自然不轻。当田梅每每被问及有无感到压力,如何克服时,她总是这么回答:“我自己知道本领域的世界最前沿研究,要想始终保持领跑,就有一种内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鞭策着我。”

对于田梅来说,身上所有的责任全因心怀使命,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让我自豪的是,我所做出的成绩,代表自己的国家!”

上篇:没有了
下篇:基因检测真有那么神通广大?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