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富东燕
作为央视近期收视率颇高的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评委,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因其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深得观众的喜爱。32岁便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成为这个节目中最年轻的主讲人,蒙曼以其独特的授课风格征服了众多观众。
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塑造了这样一位知识女性?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走近蒙曼,听她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父母经常捧着书,我和哥哥也自然地开始看书”
蒙曼出生在河北省平泉县,她的大姨是20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有远见、有知识让大姨成为当地第一位女校长。在大姨的建议和鼎力支持下,蒙曼的妈妈考取了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妈妈在新华社做了一段时间翻译,受“文革”影响,后来到平泉县乡下做起了老师。蒙曼的爸爸妈妈是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同学,爸爸在“文革”期间跟着妈妈一起做了乡村教师。
在蒙曼童年的记忆中,爸爸妈妈是非常爱看书、爱学习的人。她的家里有很多藏书,因为父母经常去书店买书,以至于后来书店的员工拿着书单直接到她家,让父母勾选;家里最重要的家具是书柜,当初家里在打家具时,爸爸告诉木匠要打书架,那时农村的木匠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书架。尽管父母的工资很低,但家里的钱一半用来买书,另一半用于生活,基本上存不下一分钱。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到周末,我和哥哥就趴在窗户前等着去县城的爸爸,因为爸爸一定会带回两样东西——小人书和好吃的,我俩就一边吃一边看书。那是每周最期待的时刻。”回忆起这个场景,蒙曼依然觉得有滋有味。
蒙曼告诉记者,现在经常有家长问她,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读书,“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小的时候,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只有书,眼睛里只有字。父母经常捧着书,我和哥哥也自然地开始看书。最初看小人书,后来看的书越来越厚。”蒙曼说,其实父母营造读书的环境,自己读书,孩子潜移默化地就会爱上读书,比逼着孩子去看书的效果会好得多。
而对于古文阅读,蒙曼建议,古汉语中的文字朗朗上口,有其独特的发音和审美特点,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就不涉及,但也不要拔苗助长,扼杀孩子求学的天性,最好从简单的五言绝句开始学习。
“爸爸妈妈是最负责任、最值得尊重的老师”
在蒙曼眼里,父母对教书育人的热爱和责任心,无人能比。
1977年恢复高考后,因为英语教学多年缺失,平泉县乡下没有一个会教英语的老师,于是,蒙曼的妈妈便担负起了培训英语老师的工作。蒙曼回忆,那些年,妈妈几乎没有休息日,一天上8节课,每天回到家累得摊在床上。妈妈有段时间牙疼,她就在办公室放两个水桶,一个桶放凉水,一个桶是空的,牙疼了就拿凉水漱漱口镇痛一下吐到另一个桶里,为的是不耽误老师们学习的进程。一批接一批的老师前来培训,妈妈一教就是四年,“平泉县的英语师资就是这么开始的。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妈妈的责任心太强了!”蒙曼感慨道。
蒙曼的爸爸到乡下后,因为更喜爱文学,做了语文老师。在蒙曼的印象中,爸爸“好酷”,那时候爸爸教古文,从来不带课本,每次都是背着讲、背着写,“爸爸永远都这么自信,而课下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觉得值得,他愿意这样潇洒地讲课。”
蒙曼的父母因其良好的师德在当地德高望重,深受家长和学生们尊重。一些毕了业的学生经常回来看望父母,那种场景令蒙曼至今难忘,“他们会抱着我妈妈哭,不断地说感谢的话,我觉得爸爸妈妈是最负责任、最值得尊重的老师。”在父母的影响下,蒙曼和哥哥都选择了教师这个“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不过,哥哥因为文章写得好,后来被调到了当地的宣传部工作。
“父母从来不强迫我去接受什么,但会适时地引导”
在蒙曼的学习生涯中,父母更多的作用是支持和陪伴,尽可能地给予她充足的精神食粮。
蒙曼从小就喜爱古典文学,这也许是受爸爸的影响,也许是天生与古代文学的缘分。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新嫁娘词》,里面四句四句的押韵短句,让蒙曼觉得很有意思,至今记忆犹新。
一次在饭桌上,蒙曼和父母说起读《新嫁娘词》的心得,“里面的小媳妇很好玩,刚刚十三四岁,就有那么多小心思。”对于小小年纪就读媳妇和婆婆相处方面的书,父母不但没有反对,还顺势教育她说:“对呀,你看你现在就不用想那么多事,好好读书就成了。”蒙曼说,自己和父母在饭桌上的沟通很多,一般都是各抒己见,父母从来不强迫自己去接受什么。
在书的选择上也是一样,蒙曼的父母从不强硬地干涉她的读书喜好,但会适时地引导。有一次和爸爸去书店买书,蒙曼挑选了《清十八家诗抄》,爸爸正常付了钱,但在回家的路上对蒙曼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清朝的诗可以读,但不是最好的。”
还有一次是更小的时候,爸爸看到蒙曼在看《福尔摩斯侦探集》,当时没说什么,过了一会儿,爸爸把一本《红岩》递给了蒙曼,“那个书你看不太懂吧,这个你可以看看。”结果,蒙曼把这两本书都看了。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导师。”回忆着自己的成长过程,蒙曼认为,自己的父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既给予了我和哥哥足够的成长空间,让我们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又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在我们家,亲子关系融洽、家庭和睦。”
蒙曼介绍,因为北京良好的医疗资源,蒙曼很早就把父母接到了北京,和自己一起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哥哥经常会到北京来看望父母和蒙曼,“哥哥对待父母和亲戚朋友都非常好,他是个热情善良的人。”
“在录节目之前,必须通过父母的‘审查’”
蒙曼的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专业,之后又回到民大任教。自2007年以来,蒙曼五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唐玄宗与杨贵妃》,她对历史的叙述妙语连珠、引人入胜,语言风格平易而灵活,一时间反响很大。
说起成名后父母的感受,蒙曼直言,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反应,而且家里也不怎么看电视。但在录节目之前,必须要通过父母的“审查”。“我爸妈会每人搬来一把椅子,听我把要在电视上讲的内容先讲一遍,只有他们说‘可以了’,我才去录,如果他们说不太好,我再改,直到通过为止。”蒙曼的爸爸对她说,要讲就要讲好。
现在,蒙曼还在喜马拉雅电台讲唐诗,爸爸经常会听一听,有一天爸爸对蒙曼说:“你这个唐诗讲得还可以。”蒙曼随声说:“嗯,很多人都说不错。”“别人说什么没用,我说好就是好。”如今已经70多岁的父亲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潇洒与自信。
蒙曼把自己今天的成就看得很淡,“有一次接受采访,记者让我讲讲当初艰苦奋斗的历程,我说没有这个过程,我觉得很快乐地就走到了今天。”而之所以能够做到快乐成长,蒙曼认为是因为自己找到了适合的专业和领域,“只有这样,才愿意去钻研和学习,只要喜欢就不会觉得苦。”
对于现代父母的教育方式,蒙曼建议,父母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爱好,尊重孩子成长的速度,不要总和别人比。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爱他就不要让他去承载太多东西,比如父母当年的梦想等。“尊重和陪伴最重要”,这句话的分量和价值,在蒙曼的成长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