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4/201704119684fcd904dd49899a398f7073b427bf.jpg
熊爱清在北京丰台区大成南里小区垃圾分类讲座上。讲台前是她在家已分好类的垃圾。 图片由熊爱清提供 ★ “没有千家万户积极参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4/11/037545.html

等待处理…

垃圾分类 垃圾减量

“主要对手是自己”

2017/4/11

熊爱清在北京丰台区大成南里小区垃圾分类讲座上。讲台前是她在家已分好类的垃圾。   图片由熊爱清提供

★ “没有千家万户积极参与源头分类,再先进的机器和工艺也难以完全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 熊爱清最希望的,是政府能尽快出台垃圾分类的强制性政策。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驰

讲座从震撼的数字和图片开始

“全国菜市场每天产生20亿个塑料袋。”

“北京每天用后扔掉的一次性餐盒有184万个。”

“在北京西南四环处,就有57万吨一堆的塑料袋垃圾堆,和图片旁几乎是小黑点的人相比,这个垃圾堆绝对是庞然大物。而类似规模的正规垃圾场,在北京周边有1011个。”

“普通塑料袋这样填埋起来,200年也难以降解,完全降解至少要700年。”

……

一个周日下午,在北京西边青塔大成南里一区举办的一堂垃圾分类讲座中,主讲人熊爱清结合图片和视频,抛给大家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

一边控制键盘,播放一幅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的同时,熊爱清一边或不动声色地加画外音陈述,或提问引发大家思考,更多的时候,她自问自答。

“我当时戴了三个口罩,都被熏得直想吐。”她指着北京周边的垃圾场图片说。而在用比喻的说法告诉大家“地球病了”的时候,为了展示地球因堆垃圾而生的“皮肤病”,熊爱清的地球图片上满是黄斑(堆放垃圾处标为黄色)。

“哎呀,起了那么多‘黄疹子’。”跟爸爸前来听讲座的五年级学生陈柳文小朋友叫了起来。

“大家看到图片上的小猴脸了吗?”熊爱清问。这是显微镜下的一次性筷子的横截面图。

第一次看到这些藏在一次性筷子里的一张张呆萌的小脸,听了讲座才知道,筷子制造过程中用的硫黄、双氧水都会残留在这些“猴子的眼睛、鼻子”里,使用遇热时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而猴脸其实是竹子体内传递养分的“血管”,横刀一剖,看起来就成小猴了。

“看看,多不卫生啊!即便不从保护资源着眼,也不要再用一次性筷子了。”熊爱清从她大大的挎包里取出个藏青色布袋,拿出她的“出门五宝”:带盒子的筷子、手绢、杯子、餐盒(当时里头还有没吃完的烙饼)和环保购物袋,重复使用,以此拒绝一次性用品。

资料显示,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还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则会产生有毒气体。

熊爱清告诉大家,她自己平时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塑料袋。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垃圾处理的一个调查报道显示,就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三个常规办法而言,填埋不仅效果欠佳,更主要的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几乎已经无地可供。而北京、上海曾投上亿巨资兴建的垃圾生化处理厂,因为垃圾分类不达标,纷纷难以正常开工运营。

报道称,由于垃圾分类不到位,机械筛分的效率较低,难度也大,塑料、玻璃等不易降解的物质极易混杂于厨余垃圾中,造成堆肥的成本很高,所产生的肥料品质却不高。

而对于公众普遍反感、但目前已经不得不用的垃圾焚烧,没有源头上的垃圾分类,又要求排放达标,实在是勉为其难的事。

“没有千家万户积极参与垃圾从源头分类,再先进的机器和工艺也难以完全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这是在贵阳举行的一次可持续城市垃圾管理研讨会上,垃圾处理专家的共识。

垃圾分类从厨房开始

“首先从分清干湿做起。”熊爱清在进入讲座的核心内容时如是说。所谓湿垃圾,不仅仅是剩菜剩饭之类的汤汤水水,还有果皮、菜叶、蛋壳、骨头、茶渣等。但也就仅此而已,保鲜膜(盒)、擦手纸、酸奶杯、牛奶袋等等统统不属此列。

“一张餐巾纸、一根牙签、一根筷子,都不能混进湿垃圾里。”新华社近日关于垃圾分类的一篇报道中的描述或能加深公众对湿垃圾概念的理解。

简单吧,当然,真正做起来,坚持下去,也不容易。但是,熊爱清们做到了,还有很多对垃圾围城忧心忡忡的人,愿意从自己开始尝试减少垃圾,分类投放。

“这是我的‘记事本’。”熊爱清说。屏幕上的图片中,粉色、白色的单据由一个个小夹子按大小归类夹好,成了记事的小本子。这些大都是医院看病的单子或者超市购物小票等,翻个面再用。看来,物尽其用,是她的理念,也是她的行动。

鉴于北京市目前只有针对湿垃圾的运转系统,垃圾的其他分类主要靠废品收购人员,而他们在海量的垃圾面前也很难细分的现状,熊爱清建议大家自己在家将垃圾归类分好,比如,药盒、硬纸板;玻璃瓶;塑料盒、塑料杯;牛奶枕包;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分别用不同的塑料袋分装,装满后放到垃圾桶旁边,方便收购人员收捡。她说,这是她目前能想到的避免垃圾混运的“破局”法宝。

讲座现场,几大包分别装有药盒、牛奶枕包的垃圾袋似乎在说,熊爱清平时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垃圾袋中,一包装满卫生卷纸的包装塑料膜的垃圾袋被她特意拎起来,叫大家不要把它们随便扔掉,说这是“非常干净”的东西,可以“直接利用”。当然,她教大家的处置方法依旧是她的“法宝”,积攒到一定程度后,集中放到垃圾桶旁边,让人收走。对于电池、荧光灯管等有害废弃物,她也遵循同样的方法。

按照她的要求,奶杯、奶盒或装过东西的塑料包装袋用完马上清洗后再放到一起,这样才好回收利用。

有颗“金刚钻石心”

原本一个小时的讲座,不知不觉中一气儿讲了近两个小时。不到20位的听众大都是大成南里小区的居民,男女老少都有,其中,有三四个爸爸带了小朋友同来,年龄最小的看着还在上幼儿园。还有从别的环境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讲座通知,专程骑共享单车半小时前来的小金。

小金曾在欧洲留学,爱运动的她说,当他们去京郊跑步或攀岩时,她被沿途的垃圾“震惊”了,所以才想做点什么事情。她说,她在阿姆斯特丹的小伙伴扔垃圾不会用塑料袋装,而是用碗或盆儿直接倒入厨余垃圾桶里,喝过的奶盒和饮料盒也都会顺手冲洗干净归类放置。

讲座结束后,小金还留下来找熊爱清咨询。

讲座中,对于熊老师从开场就不断提出的问题,听众们都积极回应参与。当过讲师的熊爱清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她平均每周举办一场类似的讲座,规模和听众参与度都大致相同,她并不因为听众不多而有丝毫懈怠。她规模最大的一次讲座,有听众500人。

“人们都夸我讲得好,内容震撼。”她个人对自己的讲演也颇具信心。她说,她用数据和事实说话,那些数据和图片均有出处和来源,可信靠谱。

“大家能来,就是有环保的意愿和动力,我都要认真对待。”熊爱清说。

至于讲座后的效果,熊爱清也不避讳,“可能就三天的热情,过后就忘了。”她指的是垃圾分类和减量。首先,这的确是一个听着容易,做起来非常考验人的过程。有参与“零废弃”活动的网友认为,这是一场考验诚意和耐心并与积习和惰性抗争的战斗,主要对手就是自己。

其次,就是存在回收、转运的脱节,比如现在没有人回收像电池这样很有危害的垃圾,即使课上讲了,大家按“破局”的方法自己先在家分好放在垃圾桶边上了,仍有可能又被混运拉走。

说到这里,熊爱清的语气充满了疲惫与无奈。

即便如此,这个自称有颗“金刚钻石心”的环保达人依然奔忙于一个个环保讲座。她紧接着的一个活动是组织公众参观北京东直门民安社区的厨余垃圾处置设备,看看如何将垃圾变成宝贝。

尽管熊爱清们和行动起来的网友抱定信念,可以用事实和行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熊爱清最希望的,是政府能尽快出台垃圾分类的强制性政策。

扩展阅读·垃圾

46个城市将强制分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

《方案》明确,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就是说,2020年年底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都在其中。

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包括:河北省邯郸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铜陵市、江西省宜春市、山东省泰安市、湖北省宜昌市、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德阳市、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陕西省咸阳市。

这样,全国将有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这些城市的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以及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农贸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企业负责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上篇:没有了
下篇:二○一六年全球十大环境热点揭晓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