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3/m20170328e16a5d4bab1b472f97592123395f90af.jpg
阅读提示 儿童权利保护和儿童利益最大化也是2017年两会的重要话题。2017年两会儿童提案、议案和建议,不仅着眼于困境儿童群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3/28/037185.html

等待处理…

困境救助与福利取向兼顾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017年两会提案、议案和建议梳理与分析(二)

2017/3/28

阅读提示

儿童权利保护和儿童利益最大化也是2017年两会的重要话题。2017年两会儿童提案、议案和建议,不仅着眼于困境儿童群体的救济和支持,更顺应福利取向的儿童权利保护理念,关注儿童身心健康、愉快生活、全面发展等全面需求。期待相关建设性意见被纳入公共政策之中,并转化为保护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切实行动。

■ 南储鑫

2017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积极参政议政,重点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两高”工作报告等建言献策,儿童权利保护和儿童利益最大化也是重要话题之一。针对儿童发展的困境和难点问题,有关提案、议案和建议既立足于困境儿童群体救助,更坚持福利取向,致力于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和实现儿童全面发展。

顺应福利取向 加强儿童福利保障立法

相比较对困境儿童群体的救助,面向所有儿童群体、既满足儿童物质需要又关注儿童精神世界的“儿童福利”取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社会工作年鉴将“儿童福利”定义为“谋求儿童愉快生活、健全发展,并有效发掘其潜能”。2017年两会,代表委员们顺应儿童福利取向的权利保护理念,纷纷就加强儿童福利保障立法建言献策。

我国目前的儿童福利政策正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但相关法律体系仍较单一。对此,徐桂芬等代表提交的《关于加强对儿童福利保障立法研究的建议》提出: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出台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福利法,建立和完善我国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建议从国家立法层面,坚持儿童教育优先发展,推进儿童健康服务优先供给,努力实现儿童福利的优先保障。不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严厉打击暴力、虐待、性侵、拐卖、校园欺凌等侵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让每个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加强监护和配套信息建设 保障儿童安全

儿童安全是儿童权利的基础,也是儿童保护的重要目的。保障儿童安全需要法治环境和制度供给。制度供给不仅是在政府内部循环的过程,更是需要全体公民参与其中的开放过程。无论是两会前期,由天津两童坠亡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事件中的“父亲”是否应该对第二名坠亡儿童承担刑事责任的网络讨论,还是对网络杜撰的“支持政协委员高翔关于儿童上户口时采集指纹和DNA”消息的热议,都表明了公众对儿童安全制度供给的诉求和期盼。代表委员们也对相关儿童安全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针对儿童监护缺失等问题,由民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李铀牵头、13名川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的《关于未成年人监护失职(疏忽)行为“入刑”的建议》,呼吁未成年人监护失职入刑。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监护人不得将未成年孩子单独留在家里的规定。

针对儿童走失、儿童遭拐卖等问题,民盟中央提交《关于加快推广启用公共场所防儿童走失系统的提案》,建议首先在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安装相关系统,并统一公共场所建立防儿童走失系统运行的细则。同时,商场、影城等公共场所员工应接受公安部门统一培训,还要建立公共场所防儿童走失应急预案。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朱军建议创建包括新生儿和儿童在内的全民DNA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全国联网,确保不遗漏、不留死角,及时进行全民DNA数据库的动态更新,促进全民参与数据库建设。

推进儿童学前教育 完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

目前学前教育总体上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入园难,入园贵”所反映的幼儿园稀缺问题,“只管不教”“教得过多”的两极分化问题以及课后服务缺乏等问题,均较为突出。

针对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浙江省民建副主委车晓端《关于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步伐的建议》提到:在全国层面,加快加强学前教育法制推动,提高学前教育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的基础上加大立法步伐,完善幼教法律体系。全国人大代表陈爱莲同样呼吁,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立法,加快立法进程,争取在近年制定出台学前教育法,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鉴于学生课后业余托管班和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在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应承担课后服务职能,建议将教育的社会服务性列入教育改革中,特别是幼儿园、中小学在进行学生知识培养时也必须承担幼儿托管和适龄儿童课外教育等社会服务职能,同时应明确放开课外托管和拓展教育等社会服务职能,允许幼儿园和中小学合理收取义务教育之外的费用;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意见,形成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机构的联动机制;教育部门应在不影响教育水平的基础上指导、调整中小学幼儿园在校时间,减轻家长接送孩子的负担。

关注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群体的关怀教育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等问题,既需要“救济”和“补缺”,也需要关注相关儿童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两会的提案、议案,就留守儿童关怀教育、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多位代表委员建议,继续加大力度,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教育机制、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等方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全国政协委员、青海西宁市十四中教师庞晓丽表示,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从城里派教师到农村支教,并将支教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硬件,会对农村教育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建议,要从产业转型、国家资源调配和政府配套三方面着手帮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正面临着城镇教育资源建设滞后、教育运行资金缺乏、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难题。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的提案》建议,建立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义务教育登记卡经有关部门检查登记后,可随人口进行流动,作为随时入学的依据,以避免教育机会不平等和剥夺教育权现象的发生。

有学者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儿童福利政策和运行机制优劣的重要标志在于其是否涵盖了儿童的全面需求。纵观2017年两会儿童相关提案、议案和建议,不仅着眼于困境儿童群体的救济和支持,更顺应福利取向的儿童权利保护理念,关注儿童身心健康、愉快生活、全面发展等全面需求。期待相关建设性意见被纳入公共政策之中,并转化为保护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切实行动。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

上篇:梅·布莱特·莫索尔:大脑GPS系统确认者
下篇:《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分解》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