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3/20170327d9cb77e404214fa991303129f255f78b.jpg
盛海琳和两个女儿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王蓓/摄) 在弹琴的孩子们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蓓 盛海琳已经67岁了。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3/27/037134.html

等待处理…

“花甲母亲”盛海琳:与岁月“赛跑”

2017/3/27

盛海琳和两个女儿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王蓓/摄)

在弹琴的孩子们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蓓

盛海琳已经67岁了。

已过花甲之年的她,却是一对7岁双胞胎女孩的妈妈。

60岁上,盛海琳在与生育“绝缘”的五年后,超越生育极限,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下了她们——智智和慧慧。

盛海琳的选择,绝非为了挑战生育极限。用她的话说,这是“生育自救”,让自己走出失独后的绝望——她在59岁那年,失去了唯一的“掌上明珠”。

失独

2009年春节,新婚四个月的女儿婷婷,跟着女婿一起回安徽池州的公公婆婆家过年,煤气中毒让夫妻俩一夜之间双双离世。噩耗来袭,瞬间击垮了这对“早已退休在家,准备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的老夫妻。

在盛海琳的记忆中,夫妻俩“倾注半生心血、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独生女儿“纯洁无瑕,人见人夸,没想到只分开短短几天,就阴阳两隔”。安葬完女儿女婿,悲痛欲绝的盛海琳“想到了死”,她苦苦哀求墓园,在女儿的墓旁为自己买下了一块墓地。

但很快,这个“出身军人世家、从不向困难低头、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的女人,萌发了一个新的念头:“死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要再养育一个孩子,让女儿的生命延续下去。”

之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她想过找人代孕或者领养一个孩子。“经过咨询,要么途径不合法,要么很难找到合心意的孩子”。猛然间,急于再拥有一个孩子的盛海琳“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做试管婴儿,自己生。

“已经绝经五六年的老太太,怎么可能再生育孩子?!”从2009年5月开始,遍寻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的过程中,盛海琳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常常是医院听说我挂生殖科,人家一问年龄,连号都不给挂。”

学医出身、退休前曾是合肥某医院院长的盛海琳,也有股子倔劲。在全国各地跑了一圈后,她还是回到了合肥,找到一家部队医院。

“我明白,这是违背生理规律的事,高龄孕妇本身就容易出危险,更别说我已经60岁,极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曾经的医生,我更明白,一旦出现危险,医院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一门心思只想着生个孩子”的盛海琳,直接跟医院承诺:“你们只管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任何风险都算我自己的,与医院无关。”

再孕

医院点头那天,盛海琳“喜极而泣”。她跑到女儿女婿的墓前,说:“放心,我一定把你们带回来。”

在大内科工作了几十年的盛海琳,对高龄再孕可能遭遇的痛苦和风险,已有预期。

重新当妈妈,首先就要靠打针、吃药恢复生理机能。“几个月后再来月经时,我哭着去买卫生巾。不是高兴,是特别难过,没想到老了还要拿命去赌一个孩子。”

2009年10月13日,盛海琳进行试管婴儿手术,医生将3个受孕成功的胚胎,移植到她体内,最终存活了两个。

而随之而来的高达170的孕妇高血压、1700的尿酸、妊娠血毒症、痛风、浑身疼痛、身体浮肿以及即使打个喷嚏都可能造成流产的风险,让盛海琳痛苦不堪,却又迫使她不得不每天卧床静养。为了抑制可能的孕期风险,盛海琳服下大量“有可能致癌的药物”,药物产生的头晕、乏力、恶心甚至跛行等副作用,都在这位六旬老妇身上一一出现。

“所有身体上的痛苦我都能忍受,但很多临床指标却不允许我去忍受。”2010年5月25日,在医生的建议下,盛海琳剖宫产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比预产期提前了40多天。

自救

与喜悦一同降临的,是盛海琳夫妻俩并没有预料到的巨大困境——来自经济上的。

满以为有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生育费用的盛海琳,直到孩子快出生才弄明白,生孩子报销需要的是生育保险,而盛海琳的年纪早已不在参保范围。

比备孕、做试管多得多的花费接踵而至:两个女儿早产,需要进保温箱,需要打每针7000元的“保命针”。每天上万元的花费,让“每月有15000元退休工资”的老两口,很快难展笑颜。“开弓哪有回头箭,孩子已经出生了,再难也要坚持”,回忆起双胞胎女儿初生时的窘迫,盛海琳至今难忘。

出院回家后,源源不断的更多花费蜂拥而至:三百多元一罐的进口奶粉,两个孩子几天就要一罐;50多元一袋的尿不湿,两个孩子也只够用两天半;另外,当时住家月嫂每月6000元,做饭保姆1500元;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上幼儿园的费用;自己和爱人年岁已高,自己要忙着外出赚钱,需要两个保姆照顾孩子,随行见涨的保姆费;去年,丈夫意外中风,又要为丈夫请护工;同样是去年,智智和慧慧幼儿园毕业上小学,盛海琳为她们选择了寄宿制的世界外国语学校,一个孩子一年的学费就是2.1万元;此外还有日常的生活开支……

钱从哪来?如果不是大女儿离世,老两口每月一万多元的退休工资,足以让他们过上富足的晚年生活。可如今,每月捉襟见肘。

为了应付每月巨大的开支,孩子未满百日,盛海琳就开始到全国各地做保健讲座挣钱。

“刚开始只是因为我需要挣钱,而我又做了这么多年医生,懂得专业的保健知识。慢慢地,我在课堂上和老年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态度,我倡导他们过充满活力的、积极向上的、有意义的老年生活,不要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也不要把养老的重任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走进养老院或者自助养老。”越来越多的老人走进盛海琳的课堂,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邀约,也帮助盛海琳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

2012年,盛海琳一家搬进了位于蜀山区明光社居委的新居。一向注重生活品质的盛海琳,花了20多万元将家里装修得古色古香。2013年,她还清了帮女儿买房时的按揭贷款。

巨大的经济压力,也让盛海琳和两个孩子聚少离多。“每年有200多天在全国各地讲课,更多的时间只能依靠保姆照顾。即便是回到家里,也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重生

即便如此,盛海琳依然会让自己“拼命隐藏住疲累,尽可能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和教育”。

在她看来,再次生育的目的,既是为了延续大女儿的生命,又不仅仅如此。“在给予她们生命之外,更要给予她们将来生存、生活的能力和健康积极的心态”。

与37年前生育第一个孩子不同,如今,渐渐年老的夫妻俩,再难有精力和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

为了给两个女儿更好的教育,14个月大时,盛海琳就把她们送去早教班。与对第一个孩子的过度保护不同,盛海琳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两个孩子进行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的教育。去年,孩子刚上一年级,盛海琳就给她们请了家教老师,“弥补父母职能的欠缺”。

面对与同龄孩子的父母相比年龄差距太大的现实,盛海琳也在与岁月“赛跑”。有时间,她会去美容院,尽可能让容颜衰老得更慢些。她花费不菲,将再次怀孕时严重受损的牙齿全部换掉,“笑起来的时候,一口洁白如新的牙齿,会让女儿们感觉更好”。

在有限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她会“卸去一身的雷厉风行”,变成“可爱的笨妈妈”,陪孩子一起玩耍,耐心回答孩子一切幼稚可爱的问题。

在智慧姐妹逐渐长大的岁月里,她不会刻意隐藏和遗忘离世的大女儿。“过去,家里一直摆着大女儿的照片,直到有一次带着她们去接受媒体采访,坐在台下的她们似乎听懂了妈妈说什么,晚上回来一直追问我姐姐的事情”。如今,盛海琳会带着智智慧慧去给大女儿、女婿扫墓,她珍藏起了大女儿的照片,“不会遗忘,她在我心里。”

“为生这两个女儿吃了这么多苦,后悔吗?”盛海琳笑笑,斩钉截铁:“从不后悔!”

采访的时候,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一直围绕在妈妈身边。“妈妈将来老了,没办法挣钱养你们了怎么办?”盛海琳问。“妈妈,以后我们挣钱养你”,两个孩子天真的话语,让盛海琳眉眼笑作一团。

事实上,从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起,盛海琳就压根没有想过要让孩子给自己养老。“我还要努力赚钱,供养她们到20多岁可以自立。等哪一天我真的老了,走不动了,就带着老伴一起去养老院,不给孩子增加负担。”盛海琳说。

上篇:没有了
下篇:“搞定丈母娘”有多重要?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