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3/m2017031254980ab74a724cf79fd69b9526ff5ace.jpg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林志文 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去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3/12/036701.html

等待处理…

推动 “儿童进城”“父母返乡”减轻留守之忧

——代表委员聚焦留守儿童保护

2017/3/12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林志文

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去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出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城乡困境儿童保障”,使关爱留守儿童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不少代表委员呼吁,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另一方面推动“儿童进城”和“父母返乡”,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继续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常委、香江集团总裁、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主席翟美卿每年两会都会带来有关留守儿童的提案,内容涉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建立留守儿童保障机制等,至今已坚持5年。

“我经常到农村走访调研和扶贫,为妇女儿童发声更有心得。”翟美卿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近年来,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通过与广东省妇联、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合作,已在粤西和粤北等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建立了50个儿童友好社区,覆盖省内50个村(社区),受益人数达32万,其中儿童6.5万人。去年,翟美卿分别对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五福村儿童友好社区和封开县江口镇曙光村儿童友好社区回访调研。“看到孩子们非常认真地在读书,开心地玩耍,我觉得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很有用。”她表示。

出席全国两会的多位代表委员也建议,继续加大力度,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教育机制、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等方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西宁市十四中教师庞晓丽表示,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从城里派教师到农村支教,并将支教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硬件,会对农村教育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她说,很多教师主动去农村支教,这也成为农村改变现有教育资源、城市向农村转移教育资源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如何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推动“父母返乡”已成共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到,要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各地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建议,要从产业转型、国家资源调配和政府配套三方面着手帮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国家要通过资源的调动把吸引老百姓的产业转型到留守儿童较多的地方,加大对二、三线城市支持力度,吸引外出农民工回乡就业。”

“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更多的农民工创造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建议壮大县域经济,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他建议,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创业潮,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外出务工,切实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建议留守儿童工作重心适当转移至城市

翟美卿特别关注到一个重要的现象。她指出,媒体报道显示,一些大城市以教育控人作为控制人口过度膨胀的主要手段,通过抬高入学门槛、规范民办学校教学管理等手段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排除在校园之外,一方面造成大量民办学校招生不足,另一方面大量随迁子女在城市无法入学;另外,如何融入城市主流生活,仍是随迁子女面临的最大问题。翟美卿表示,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引起重视,将导致随迁子女被迫返乡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下一步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心可适当从农村转移至城市”。

翟美卿建议,首先,马上启动全国城镇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摸底调查,以社区、工厂为单位了解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随迁子女数量和生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对该群体的关怀提供数据支持。“其次,调整教育控人制度,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她建议,应当调整当下大城市教育控人制度,对各大中型城市出台规范性文件,一方面要求除国内人口压力严峻的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出台教育控人的相关政策,应确保让随迁子女与户籍儿童以同等条件就近入学,各学校不得以各种名目变相收取借读费、赞助费,让所有学龄儿童享受平等教育资源,得到公平教育机会。此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聚集地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补充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融入、心理关怀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有计划地以资金支持为引导,培育农民工社区和城乡接合部的心理关怀类、社区服务类、日间照料类社区组织的项目开展,有针对性地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融入当地生活,有效防止随迁子女“再留守”倾向和被迫返乡现象的发生。

上篇:拓展法治视野 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