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3/m2017030419c6c23d37364c91968330691c7e3946.jpg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杨一帆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就是农民增收吗?”全国人大代表王海燕起初对这个看起来“高大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3/04/036486.html

等待处理…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目标” 要纳入农村妇女增收“小目标”

2017/3/4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杨一帆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就是农民增收吗?”全国人大代表王海燕起初对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词是这样理解的。

王海燕是重庆潼南区佛镇村党支部书记,一度觉得供给侧改革离农民很远。在学习和实践中,她对农业供给侧改革有了新的理解。

“比如,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采用生态科学的方式进行有机种植的中药材,质量有保证,不破坏环境,价格有优势。这就是供给侧改革一个小小的实践。”

“再比如土地流转经营、农村合作社股权化、转变粗放式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供应的质量和数量,发展可持续的绿色农业,就是对供给侧改革最好的诠释。”王海燕说。

2017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而主攻方向则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一场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激活市场要素、主体的农业农村改革已经到来,中国农业将开启转型升级的新时代。

女性已是农业生产主劳动力

“我们村2300多人,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儿童占很大一部分,男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只有农忙时才回来帮忙,平时留在村里搞农业生产的200多人基本都是女性。”王海燕说,在农业生产上女性才是真正的主角。

据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课题组的调查,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承担了种植业94.6%的劳动。

全国政协委员王淑玲来自河北,她曾多年从事妇女工作,也经常下乡调研。在她看来,很多地方形成的女性主导的农业,多数出现在小规模分散经营、主要用于解决农民自己“口粮”之需的生计农业,而非那些集约型、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精细农业。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赖钟雄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农村要培养新业态,一定要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这些都需要年轻人,更是应该发动在农村占主要劳动力的广大年轻女性。”

“女性主导农业生产的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王淑玲坦言,这场农业领域的重大改革,将给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带来新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必须重视和调动广大女性的参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地方制定各项农业政策应当向农村女性倾斜,把女性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让大家走上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之路。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女性大有可为

2017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农村妇女,还有一个身份是母亲,因为哺育喂养孩子的职责,她们天然的更重视食品安全。”王淑玲认为,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女性有男性无法比拟的积极性。调动和发展农村女性力量,在改革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王海燕和村里的姐妹们正在探索她们的供给侧改革。

佛镇村从前一直自然资源匮乏,长年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是典型的传统农业行政村。村民的收入也只能维持生计,全村大部分男性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

现在,为了紧跟现代农业的步伐,走规模化、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道路,在王海燕的带领下,将全村3400多亩撂荒地全部流转,建起了中药材、花椒、血橙3个产业基地,所有种植拒绝化肥和农药,在种养殖上推行猪—沼—菜、猪—沼—果有机循环模式,防止面源污染。同时争取资金,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跟进到哪里,新建了一批生产便道、观光步道,把农业基地变成了观光景区,“两季赏花”“两季采果”。

目前,三大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效益日趋倍增,影响和带动了周边村镇的发展。2016年,王海燕个人的中药材产业毛收入达200万元。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变好了,村民腰包变鼓了,生活环境变美了,大家都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红利。

发挥基层妇联作用服务女性

“人才的缺乏也制约着农村地区的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赖钟雄说,现在村里紧缺有思想、有能力、有干劲的致富能人,希望能有更多的政策鼓励人才到农村带领老百姓致富,也希望有更多的机制鼓励支持,把农业从业者培育成为乡村科技能人。

2017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农村人才和科技培训,妇联组织有着独有的优势。”王淑玲说,相比城市而言,因为农民居住较为分散,组织起来开展活动较为困难。但这么多年来,基层妇联一直重视把妇女组织起来学知识和学文化,长年以来的这种组织经验,可以作为培养农村能人的资源,让更多的妇女接受到新科技、新文化。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滞销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要还与市场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平衡有关。这就涌现出一批市场的弄潮儿——农村女经纪人和女种粮大户,她们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敏锐地捕捉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产品“供给”变化,优化产业结构生产,收益和效能都得到有力提高。王淑玲表示,“她们只是广大农村女性中的一小部分人群,让更多的农村女性参与到其中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农业生产中大数据信息的运用面临使用价格高,推广不普及等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手段,通过大数据匹配农产品需求量与生产量,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上篇:凝心聚智谋发展 同心同德铸伟业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