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1/m20170114880081336c974a46928c292d990986f1.jpg
□ 庄晋财 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依赖近30年的“打工经济”如今可以说是走到了尽头,今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打工经济”带来的村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1/14/035168.html

等待处理…

“创业经济”才是农村繁荣的途径

2017/1/14

□ 庄晋财

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依赖近30年的“打工经济”如今可以说是走到了尽头,今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打工经济”带来的村庄凋敝后遗症是如此的严重。当年出去的第一代农民工现在已是五十出头,在外30年却没能在都市找到一个聊以养老的窝,只能无奈地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回到有些陌生的家乡,他们的养老,仍然得依赖那片曾经被自己抛弃的土地,但他们从地里刨食的本领早已不如自己的父辈,生活变得更加艰辛!30年的打工经历,换来了他们的感悟:农村人的幸福必须依靠农村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使农村与外界系统的物质信息能量互动实现从“输出状态”到“交互状态”的转变呢?唯有通过农村创业,发展创业经济。究其原因,我有三点理解:

一是农村创业是中国城市化的道路选择。有人说,农村的凋零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也许没有错,但这是否意味着城市化就是大城市化,实在值得推敲。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数量庞大,依赖大城市来消化这大量农村人口实践证明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提出了“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里面一个最基本的含义,仍然是非农产业的发展(或者称为工业化),农村工业化如何实现?那就得推动农村创业,发展农村“创业经济”。

二是农村创业是村庄获得繁荣的基本路径。“打工经济”无法实现农村的繁荣,是因为它导致农村与外界系统的物质能量互动中“入不敷出”,农村人通过打工得到的那点收入,虽然支撑农村盖起了房子,但却使农村失去了劳动力、知识、土地(经常被撂荒)、青山绿水等生产要素,没有生产活动发生在农村,就没有频繁的交易发生在农村,也就不会有农村经济的繁荣。显然,仅仅依靠打工收入的经济形态,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缺乏内生性,难以长期支持农村的稳定持续发展。发展创业经济,从农村外部将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引入农村,与农村的存量要素相结合,生成新的能量,才能使农村与外界系统的物质能量形成“交互”,有了交换频率的提高,才有剩余产生,剩余越多,农村就越繁荣。

三是农村创业是真正提高农民福祉的良方。农村通过创业活动,不断吸纳资金、技术、知识、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入村庄,改变“打工经济”下农村净要素流出的状况,与此同时,通过新增要素与存量要素的互动,形成农村新的产出,使农村与外界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由原来的单向流出变成双向交换,推动这种物质能量交互的是农民,获益的自然也是农民。创业经济给农民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还有精神上的收益,农村创业使农民不用背井离乡,骨肉分离,能在家门口就业,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上的收益是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而且,随着创业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会改变村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唤起人们对村庄环境保护的意识,真正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农民的自觉活动是农村留得住乡愁的最为重要的保证!

有人可能怀疑,农村创业能够实现吗?事实上,中西部地区农村的“打工经济”本身就说明了农村创业的可能性。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温州模式、珠江模式、苏南模式,专家们称其为“专业镇经济”“块状经济”“集群经济”的创业经济,哪一个不是发生在农村呢?这些原本的农村地区,通过创业经济之路走向了城镇化,不正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示范吗?如果说这些地方之所以率先走向创业经济之路,是因为它们靠近大都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那么,今天的中西部农村尽管仍然距离大都市十分遥远,但互联网和高铁时代的到来,大大延伸了创业者触摸市场的手臂,空间的距离已经阻挡不住区域市场的交互联系,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创业完全具有冲破区域空间阻隔的能力,实现自己“创业经济”的梦想。

对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是时候结束“打工经济”时代了,是时候开启农村“创业经济”的新时代了,如果仍然固守“打工经济”的思维,必将被城市化的滚滚潮流所淹没,所抛弃。

(作者系江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篇:新春临近鲜花俏销
下篇:政策速览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