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坚持还不够,还要灵活
★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来之不易,要“夹着尾巴做人”
★ 留出10%的时间来考虑如何避免失败
★ 找到潜在价值很高但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非常不一样的点子
★ 学会积极的不关注
■ 陈一舟(人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人人公司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公司的商业模式至少变了四到五次,如今我将这过程中的经历总结了几点心得。
第一点心得:成功始于坚持
我们的第一笔钱非常少——我记得我在融第一笔钱的时候,是在美国。2002年因为有“9·11”,大家没有投资的热情。我请一个投资人吃饭,不断地请他,当时断断续续请他吃了八次麦当劳,融了8万美元,相当于吃一次就融资1万美元。
公司的头几年,商业模式就变了好几次。几个月后,我们进入了传统SP(无线增值)行业。在传统SP行业几年以后,碰到了2006年的寒冬,当时正好赶上了一个大的浪潮,我们公司尝试了非常多的东西,分类广告、视频分享等等,没有什么是我们没去做的。
但是所有这些尝试都是基于我们传统的业务,以赚钱为主,一旦不赚钱的话,很快就会进入一个非常糟糕的状况。我们当时是1400名员工,在半年之内要砍掉一半。2006年,我们成立了校内网,这是我们的第三次转型。转型以后,我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终于在2011年5月份,在美国的纽交所上市,成为纽交所第一家上市的社交网络公司。
我们之所以能活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我们公司刚开始的时候,经常账上只有两个月的钱,在很苦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我觉得非常不容易。
但是我觉得光坚持还不够,还要灵活。我们在非常坚持地干公司的同时,也在几个关键的时候做出了商业模式的改变,如果一直做最开始想的那个模式,到现在肯定死了。因为互联网市场的变化非常快,所以在坚持的时候还要灵活。
因此我要说,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坚持。要成功,就要把你的竞争对手甩在后面,而这一点上有时候就是靠时间来“耗着”,等别人没有耐性、坚持不下去了、自乱阵脚了,找别的、更大、更时髦的领域去了,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者。
第二点心得:保持谦虚
过去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每一次心里感觉非常好的时候,几乎马上就倒霉了。
例如,我们2003年最开始做无线增值业务,当时月营业额非常高,最高每月达到600万,对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公司而言是非常大的收入,我们非常兴奋。但是,后来大家知道,因为整个行业的基础不牢,2006年以后我们自己的无线增值业务以及整个SP行业都迅速下滑;2006年Web2.0热潮的时候,我们是个旗帜,猫扑要上市的消息叫得很响。
几次下来我的总结是,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来之不易。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在对市场和公司自身能力的判断时特别容易失误,这个时候,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千万不能得意,因为胜利的时候,失败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第三点心得:警惕失败
我很景仰的一个人,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我最希望知道的事情,是我会在哪个地方死掉,然后我就不去那个地方”,大部分人对这句话是会心一笑,觉得有理,过几天再一问,却也不太清楚为什么有道理。最开始我也没有完全想明白这句话,但是我认为这样一个牛人说这话必然有其道理,就不断地想,最近我琢磨出来为什么了。
一个创业者有两种方法提高成功概率:一是不断地做正确的事情增加成功率,二就是避免错误的事情降低失败率。知道“我们会在哪个地方死掉”然后“不去那个地方”,就是要降低失败率。
举个例子:丁磊在2000年跟我说过,他当时上市如果再晚几个星期,就没法上市成功了。如果当时丁磊没有成功上市,那么我说不好他现在做什么,肯定还是个牛人,可能对互联网失去信心,干脆去养猪了吧。
成功既然是很难的事,与其强行去提高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几率,有时不如把失败的可能性降低。当你每天花大把时间去琢磨如何追求成功时,留出10%的时间来考虑如何避免失败,这样你成功的几率会高好几倍。
第四点心得:找到自己的variant perception(注:认知能力)
我想探讨的是,一个CEO,如果只能做成一件事,关注一件事,应该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应该是一个variant perception,就是一个潜在价值很高,但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非常不一样的点子。这个点子,还要有可执行的手段,否则想到了,没有做的条件也白搭。
雷军做小米,几年前大家听起来像奇葩,现在是二三线城市的大妈都知道,是他们心中仅次于苹果的品牌。为什么,因为他琢磨出来在无线互联网上如何避开大佬们的锋芒,利用一个一定会起来的免费操作系统,安卓,做一个软硬件的产品在上面收到钱。
几年前周鸿祎做免费杀毒,问我行不行,我说看不清。他后来又做浏览器,问我行不行,我说不太行,结果都让他做成了。
为什么他们有自己的点子?因为过往个人的经验和积累,以及对互联网客观规律深刻的认识,包括对人性的了解。2006年,我们的variant perception是做SNS。2010年,腾讯的variant perception是做微信。每家公司的variant perception不一样,积累非常重要。
第五点心得:学会“做空”心态
我想说的做空,是指一个CEO,平时在工作中,应该积极的不关注什么,我的理解就是:凡是没有独特优势和variant perception的事,就不做;凡是对本职工作没有太大用处的事情和人,少掺和或者不掺和,这是我指的做空。
时间像真空,很快会被填满。如果你的时间没有被最重要的人和事填满,那么一定会被不重要的人和事填满。做空,就是积极的不关注。
查理·芒格有个习惯,所有到他桌上的事情,只放在三个篮子里:第一个叫“No”,就是“不做”;第二个叫“YES”,就是“做”,这也好理解;第三个,叫“too hard”, 就是“太难”。这个叫“太难”的篮子是朵奇葩,估计放在这个篮子里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其命运最后都是被放到“不做”这个篮子里了。
我们从小到大,从来都是被教育说要不怕困难,知难而上,为什么这位老先生说要知难而退呢? 怎么定义“难”?什么是战略意义上的“难”?什么是战术意义上的“难”?深思熟虑要“做”的事情,执行上再难也要做。战略上“太难”的事情,执行起来好像不太难,这个时候你做不做?这些问题,要多思考,想通了,可能离成功就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