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1/m20170109c2bf8877650f4b1e8983de3ab06d49a6.jpg
■ 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 “第十一届(2016)国内十大家庭事件”日前揭晓。该活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发起、中国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1/09/034991.html

等待处理…

第十一届(2016)国内十大家庭事件

2017/1/9

■ 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

“第十一届(2016)国内十大家庭事件”日前揭晓。该活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发起、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专家推荐并评议,自2006年至今已是第十一届,主要推举在年度中对中国婚姻家庭有重要或独特影响,以及有前瞻性的文化或政策导向意义的公众事件。2016年的十大家庭事件评点为:

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隆重召开

事件回顾:2016年12月12日,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户文明家庭受到表彰。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发表讲话强调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

专家点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的召开和习总书记会见代表并发表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这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社会对家庭的重视。先进典型对家庭文明建设具有引领作用,领导干部带好头、做表率,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对于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文明新风尚有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家庭要发挥社会功能,也需要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

学者联名写信反对乡村基层倡导殡葬改革惹争议

事件回顾:2016年11月,来自社科院和高校的21名儒家学者联名投书,批评一些基层地方政府以殡葬改革的名义,下文强行废除了中华文明中延续三千多年的丧葬礼仪,不但剥夺了村民以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悼念逝去亲人的权利,也必将构成对于中国大陆仅存的儒家人生礼仪的致命打击,并呼吁有关部门“立即制止上述不当举措”,引起不少学者的质疑和驳斥。

专家点评:乡村社会丧礼仪式大操大办,讲排场、搞攀比之风近年越演越烈,不仅圈地建坟、土丧盛行,而且还雇佣吹鼓手,请来念经队,放铁炮扎纸人纸马,招魂扬幡、三拜九叩,甚至兴起脱衣艳舞等。丧事费用动辄三、五万,多则10多万,令不少村民不堪重负。而农村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也与没有儿子的父母死后无人给摔盆打幡,活着也低人一等的丧礼陋俗直接相关。因此,基层政府倡导殡葬改革,如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倡导简化丧礼程序,减轻丧礼花费,可谓既破陋俗也顺民意。儒家学者只强调传统丧葬礼俗的慎终追远,但将殡葬改革的后果夸大为让人变得冷漠无情,丧失礼义廉耻,导致乡村最终陷于无法治理状态的判断则危言耸听。传统丧礼中仪式大多秉承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等级秩序,儒家学者只字未提传统之糟粕却一概加以褒扬,也只字未提厚养薄葬才是孝敬父母的正道有失偏颇。封建的丧礼陋俗岂能成为治理乡村道德失范的灵丹妙药!但社会治理既不是无为而治,也并非一纸公文所能达成,农村丧葬改革之路仍漫漫。

家庭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颁布

事件回顾:由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计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工委等9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十三五”规划》于2016年11月颁布实施。

专家点评:这个规划以基本建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总体目标,重点在家庭教育事业的法制化、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较之上一个五年规划,本轮规划在组织保障措施上的亮点尤为突出:一是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一项施惠于民的公共服务事业,有利于从根本上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支持;二是提出建立第三方评估等监测评估机制,这是家庭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举措;三是在财政投入上,明确提出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财政投入以及购买服务的力度,推动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或实施相关民生工程。

国际权威组织NCFR专家来华进行家庭生活教育培训探索

事件回顾:2016年6月,首创并管理的家庭生活教育师(CFLE)资格国际认证的美国家庭关系委员会(简称NCFR)主席及专家团,受邀在沪和有关方面合办家庭生活教育培训研讨,他们不仅介绍了家庭生活教育的知识科学化、领域专业化和实操规范化内容,还进行了多门课程的培训探索。150多位各地学员参与培训研讨、收获良多并获得CFLE结业证书。

专家点评:国内有资质保证的家庭教育和服务的职业认证极少,并存在认证门槛较低和实操规范性不足等弊端,以致所谓的以“离婚评估师”、“小三劝退师”等噱头揽客或圈钱的非专业咨询行业大行其道。加上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求旺盛,家庭生活教育常被误解为仅限于家长教育未成年子女。因此,NCFR专业家庭生活指导师来华传经送宝开启了中美家庭研究和服务合作的重要一页。创立于1938年的NCFR历史悠久,是美国最权威的致力于家庭研究、政策和实践的专业组织,他们所制定的家庭生活教育的课程标准,被美国和加拿大等上百所大学的家庭科学学位课程所采用。这对专业化发展刚起步的中国来说无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先行经验。不过,要在国内落地NCFR的家庭生活教育,还须在将国外经验本土化上多下功夫。

父母送“惊喜”遭冷落引发家庭代际关系讨论

事件回顾:一篇题为《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作者记录了自己的教授老友在国庆假期去探望女儿,希望给正在上大学的女儿送去惊喜,反遭女儿冷落的故事。同时,作者还发布了一位母亲从美国给他写的回应信件,描述了她在美国给女儿带孩子的心酸遭遇。不仅引起父母们的广泛共鸣,也引起全社会对当下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广泛讨论。

专家点评:社会的急剧变革使两代人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造成巨大的差异。一方面家庭代际关系更民主、和谐,另一方面代际隔阂和冲突也更为突显。因此,不仅需要子代对“如何做子女”加以反思改进,也需要亲代对“如何做父母”进行思维和行为的调整。传统的亲子一体化的习惯,诸如“一切为了孩子”、“无私奉献”和“养儿防老”等都面临现代化的冲击,父母或许需要学习平衡个人发展和家庭生活的关系,逐步从成年子女的生活中退出,保持与子女“亲密有间”的关系。只有更加关注自我健康和精神生活,经营与配偶的关系,才是社会老龄化趋势下提升父母生活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新《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出台

事件回顾:民政部对2003年制订的《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进行了修订,颁发了《婚姻登记工作规范》,首次提出乡(镇)婚姻登记机关的设置标准和要求;明确婚姻登记机关应当配备专职婚姻登记员;将婚姻家庭辅导和结婚登记颁证工作纳入《规范》;补充完善了补领证件的程序和要求;对实时在线联网登记、历史数据补录、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核证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专家点评:新《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的主要亮点不仅规范了婚姻登记工作,更在于增加了便民措施和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开通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功能和咨询电话,减少当事人等待时间;允许有条件的省份在辖区范围内跨区域为当事人补领婚姻证件;婚姻登记处要设有候登大厅、结婚登记区、离婚登记室和档案室,改变了原来结婚登记、离婚登记都在同一区域办理,个人隐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问题,切实保护了当事人隐私。有条件的婚姻登记处可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公开招募志愿者等方式聘用婚姻家庭辅导员,并在坚持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同时将简单的结婚登记发证程序转变为庄重神圣的颁证仪式,让当事人在温馨、喜庆的颁证厅中知悉有关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了解组建新家庭所赋予的责任和担当,在庄严的国徽下作出为爱相守、呵护一生的承诺,有助于促进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王宝强、马蓉“冲突式离婚”引热议

事件回顾:著名演员王宝强在微博发布离婚声明,披露妻子马蓉婚内出轨并隐藏、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无法容忍其“恶意背叛婚姻、破坏家庭的行为”。随后,王、马二人为证明对方是过错方,在公众视野下“开撕”,利用媒体互相揭短、指责,引发空前热议。

专家点评:近年来,明星高调爆家丑,将私人恩怨和利益纠纷置于公众视野的事件屡有发生。一些人常将“私事公众化”,借助网络赢取舆论支持,以维护、抬高自己的道德形象,并为司法判决加分。但从家庭视角看,这种为了个人利益的舆情公关完全置未成年子女的福利和身心健康于不顾,实与自称的“合格父/母”、“为子女着想”形象南辕北辙。父母之间的激烈冲突,以及毫无遮拦的指责和攻击,对年幼子女的心理健康将产生长期的伤害。不仅陷子女于同伴生活的弱势境地,而且,一方或双方的“道德败坏者”形象也难以成为子女的人生榜样,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联结也将受到不利影响。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事件回顾: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分别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意义”、“总体要求”、“服务体系”、“保护机制”、“源头工作”和“保障措施”等作了阐述。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相关决策部署后的一份国家级重要文件。

专家点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家庭缺乏社会支持的折射。《意见》首次对农村留守儿童保护作出专门制度性安排,明确了各方责任和保护机制。其中有两点极为重要:其一,《意见》属行政法规,这对相关部门具有行政约束力,必将促使相关部门“动起来”;同时,也给予了相关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对将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服务保护体系起到合法性支持。其二,提出“强制报告机制”,这对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风险具有直接意义。《意见》颁布近一年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首次联合完成摸底排查工作,以进一步制定细则落实《意见》,但农村救助保护资源的缺乏、对监护不当家长的追责难、各项工作背后的人财物问题等都有待继续推进。

首例代孕诉讼案抚养权判归母亲

事件回顾:上海患有不孕症的女性,以非法手段,由丈夫提供精子,由另一女性代孕生下一对龙凤胎后,因丈夫急病离世,公婆告上法庭请求取得两个孩子的监护权。二审法院最终驳回孩子祖父母的请求,支持被告取得监护权。

专家点评:这不仅是国内首例代孕抚养权案,更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于:法官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三条“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为判决的出发点,从监护人双方的抚养能力、孩子对生活环境及情感的需求等方面考虑,对抚养权纠纷争议作出了最有利孩子成长的判决,成为法院判决中贴切地引入联合国公约原则的很好范例,也体现了法官的司法能动性。同时,该案例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保护和促进儿童权利的意识。

患白血病女孩罗一笑的父亲有三套房却公募救女遭质疑

事件回顾: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刷爆朋友圈,深圳5岁女孩罗一笑患白血病,其父罗某选择与某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在微信平台“卖文”,为女儿筹集治疗费用,并在短时间内获得超过所支付医疗费数十倍的公众捐款。随后剧情很快翻转,其父被曝并非如他在文中所述的“穷酸书生”,相反家底殷实,有车有房,罗某也承认有三套房的事实,并解释没有卖房救女,是因为三套房一套要给儿子,一套在再婚妻子名下,一套用于自己养老。至此,舆论哗然,罗某和营销公司也饱受诟病。

专家点评:罗某微信公募筹款事件,被指靠公众善心牟利的精神“碰瓷儿”,甚至还带有道德绑架的意味,也引发了是否涉嫌营销炒作骗取公众同情,以及如何完善法律以规范网络慈善活动的社会大讨论。更重要的是引起社会对女童地位和权益保护的关注以及在家庭中性别不平等的热议。尽管不少研究结果都表明,农村的和小学及以下教育的被访者更看重子女的养儿防老保障和男系继嗣的效用,但“罗一笑事件”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城市和高学历父母中,重男轻女、轻视女孩生命权和无视女孩财产权者仍大有人在。联想到两会期间,竟然还有政协委员联名提交议案,呼吁通过复兴以传宗接代为核心的中华生育文化来积极推进和落实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些相亲节目也仍在轮番强化传宗接代的家庭功能,以及有婚房和经济实力的男性,能煲好汤、有持家能力的女方才能讨得对方及其父母欢心因袭婚配模式。如此等等,可见真正实现家庭中的性别平等之路途仍漫长艰难!

上篇:悲欢离合皆人生
下篇:在爱中修炼并美好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