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入户老干部家中,聆听并记述她们的“妇联故事”。
天津市妇联老干部处和团总支联合开展“手拉手 送温暖 促成长”活动。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高丽
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及“不忘初心”,在群团改革的大潮中,老一辈妇联人的“初心”是什么——
“见到韩延老大姐的时候,她还在床头眯着小睡,听到女儿在耳边说‘妇联同志来看您了’,她一下子睁开了眼睛,和大家一一打招呼,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我明白,在这位96岁高龄的老人心里,她握着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手,而是组织的手,一如她一生紧握党的手……”
“‘刘姥姥’写了30多页回忆录,她在讲述那些峥嵘岁月的时候,常常眼含热泪,能想象到93岁的老人,在‘颤抖’的笔端默默回忆那些遥远的场景,内心一定汹涌澎湃……“
“随着与高清琴老人的交谈越发深入,我越发地感受到高老身上那典型的妇女工作者的特质——温暖的话语中透着无尽的力量,也许就是这种力量,成就了一位老党员、老革命家、老妇联干部不平凡的一生。”
……
这是老一辈妇联人对年轻一代的触动。“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自2016年5月起,天津市妇联老干部处和团总支联合开展了“手拉手 送温暖 促成长”活动,多名青年干部走进老前辈的家里、走到他们病榻前,送去关爱和服务,倾听她们讲妇联的老故事,激荡着一个又一个年轻妇联干部的心。
青年干部缑利娜与前天津市妇联女工部部长,也是该会最早参加革命的巾帼英雄刘瑛“握住了手”。自打见面,小缑便亲切地称她为“刘姥姥”。在被誉为谱写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辉煌篇章的抗日战争中,广大妇女把个人安危、生死置于度外,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刘姥姥”正是其中的一位。
当时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有粮出粮,有力出力!这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对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发出的号召。广大妇女履行了这项民族义务。1938年,“刘姥姥”参加了工农妇文青联合会,开始就是从事妇女工作,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来开会,召开妇女大会,通知各项工作,了解培养积极分子,组织广大妇女对抗战进行宣传,以开会、唱抗日救亡歌曲等形式,发动基层村庄、集市宣传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动员人们入伍当兵打仗,队伍逐渐强大,人们抗日热情被激发。再以后,深入实际,与群众吃、住、劳动在一起,她用自己的真诚、勤劳和奉献把革命群众一家家改造成“堡垒户”。革命的阵地从一户户逐渐扩展壮大,星星之火燎原的壮景之中也有“刘姥姥”的一份力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妇女工作者,广大妇女群众被紧紧团结在了党中央周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姥姥’用她一生的革命经历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知行统一,她把对党的忠诚内化为信仰,外化于行动,是刘姥姥一辈子做的事,也是一个老党员留给我们年轻一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小缑听着“刘姥姥”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她不忘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去”的执着追求,令她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成长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一种民族危亡的紧迫感深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因中。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 小缑坚定地说,我们之所以能够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是因为有“刘姥姥”这样一大批革命前辈的砥砺奉献。
青年干部朱碧坤“握住”的是天津市妇联原副主任韩延老大姐的手,遗憾的是,在2016年10月27日,96岁高龄老大姐辞世,而她“一定要听党的话”的谆谆教诲依然萦绕在小朱耳边。
韩延老大姐是河北省饶阳县人,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革命工作,历任区妇委会主任、县妇救会主任,在天津做地下党工作,经历了三进三出,辗转于河北和天津之间,为我党在津抗日和日后解放天津做了大量工作。
让小朱印象特别深的是,在1942年大扫荡时期,冀中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韩大姐他们随时都有遭遇敌人包围搜捕的危险。但是,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他们机智地利用青纱帐、堡垒户、八路店,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抗日工作。革命工作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现实而残酷的,有人光荣地牺牲了,也有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韩大姐他们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付出了智慧、力量甚至生命。她坚守信念,永远听党的话。
是怎样的政治品格让这些共产党人经历腥风血雨的考验?通过与韩大姐的“握手”,小朱心中有了坚定的答案:是信仰,面对危险毫无惧色,面临诱惑不改初衷;是党性,错误再小也不忽视,任务再难也不却步;是求实,在实践中学习成长。而这些品格,都根源于一个共同的情感出发点——“为民”。
我们崇敬革命前辈,不仅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更因为她们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以革命前辈为路标,廓清思想的迷雾,看清前行的方向。“不忘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才能激发起向前的无穷力量。”缑利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