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着力于投资课外班、学区房,是把孩子的学业成绩、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家庭以外的机构,把钱和孩子交给了他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家庭教育自身对孩子的作用,小看了在家庭中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价值。
■ 关颖
之所以说父母把孩子和钱交给别人不划算、不靠谱,是因为近日有两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个六年级孩子的妈妈满脸愁容地向我诉苦:“孩子面临小升初,我给他报了作文、数学两个课外班,请了外语家教,还找了一个大学生每天陪玩、陪着写作业。就这些,一个月支出4000多。我自己除了工作,还得兼职挣外快才能支付得起。现在孩子很累,学习状态并不好。我也快崩溃了,还在咬牙坚持。能做的都做了,也算对得起孩子,是个什么结果就由他去吧!”
另一则来自《天津日报》的消息:孙女士在海河教育园旁买了一套房子,准备在2017年让孩子在南开学校上三年级。她说,从2015年将建南开学校的消息公布后,原来1万一平方米的房子已经涨到2万多了。近日又有消息称,南开学校首期只开设一、二年级,像孙女士一样愿望落空的家长,大多是在买房时相信了开发商的承诺。人们无不后悔花巨款买的学区房就这样打了水漂。
细细想来,这两个不相干的事,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父母着力于投资课外班、学区房,是把孩子的学业成绩、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家庭以外的机构,把钱和孩子交给了别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家庭教育自身对孩子的作用,小看了在家庭中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价值,是项不划算,也不靠谱的选择。
养育孩子的投入与买东西花钱不一样。花钱买东西,无论花多少,买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物品。让子女上课外班和请家教、买学区房一样,对孩子学业能否有帮助、有多大帮助,不在于投入多少,而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对孩子自身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以孩子的学业成绩为标准来衡量这个投入值不值。
也就是说,无论父母对孩子有多么美好的期望和多么大的付出,都只是个中间环节,对孩子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却是个未知数。有的孩子在外力帮助下学习上劲儿了、成绩提高了,也有的孩子却会感觉压力太大了,身心健康都受到影响。
事实上,孩子的学业成绩如何,不仅仅取决于学校、社会机构和其他老师教得怎么样,更取决于孩子有怎样的学习心态、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取决于孩子处于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而这些方面恰恰是需要父母给予的,是家庭教育的作用使然。父母们对孩子的金钱投入越多,常常会是期望值越高,越容易产生不理智的教育行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邹泓教授的研究表明,情感温暖、行为指导、自主支持、父母参与、民主等积极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投入;责罚、控制、剥夺、冷漠、专制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引发孩子的不良情绪,对学习投入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学习倦怠。如果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剥夺了孩子的生活体验,孩子不懂得学习的意义,也会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进而厌倦学习,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这样看来,父母指望别人、把孩子交给别人,真的不如注重自己、提高自己、多陪陪孩子,在与孩子积极互动上多些思考、多下些功夫更靠谱。
当下,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及人们的高期望抬高了学区房和课外补习价格,父母为之付出的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是一种不等价的交换。而父母一心为孩子挣钱,造成了在家庭中作为父亲、母亲、丈夫、妻子等不同角色的“缺位”现象,家庭的教育功能、情感功能很可能是残缺的。孩子从家庭中得到的支持、从与父母的积极互动中获得成长的动力也大大减弱,结果是得不偿失。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