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克 文/图
日前,山东即墨市移风店镇道头村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成投用,该设施形同一条休闲长廊,棚顶发电,棚下摆放了石桌,供村民休闲。
这是道头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中建的一个光伏发电站,占地1000平方米,装机容量100kw,总投资120万元,不仅亮化了村庄,每年还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0.8万元。
今年以来,即墨市实行“美丽乡村+依托产业”“美丽乡村+融合文化”“美丽乡村+辐射旅游”新路径,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惠民叠加效应,从单一的外观视觉效果,变为“产业富民、文化惠民、旅游利民”的多赢格局。
发展生态产业 实现村民致富
“‘美丽乡村+产业’是即墨市赋予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内涵,生态产业、扶贫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即墨市农工办相关负责人说,从2016年开始,即墨市启动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确定了30个重点创建村庄进行培育。目前,所有创建村庄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据介绍,精品示范村创建标准,要求村庄必须有清晰可行的产业发展路径,通过发展一村一品支柱产业,实现村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
灵山镇姜戈庄村是精品示范村的典型之一。今年,该村依托玫瑰特色街,积极发展农家宴、民宿等延伸产业,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旅游一体发展,安置劳动力200多人,带动发展瓜果种植300亩,发展玫瑰种植2000多亩,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该村建起了全省最大的乡村休闲玫瑰基地,成为最美休闲乡村。
该市龙泉街道柳林村也尝到了“美丽乡村+产业”带来的甜头,今年,这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依托紧邻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核心生活区的优势,把美丽乡村建设嫁接到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产业上来,建设了柳林湖环湖商业街,不但满足了汽车城里工人们的需求,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上百万元。
融合传统文化 彰显乡村神韵
“品牌立村、文化铸魂”,也是即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两个着力点,今年,该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现代文明、新兴文化”为目标,围绕本土历史文化、道德传承、民风民俗、宗族先贤等方面,进行了挖掘整理,并通过不同载体加以呈现,留住文脉、赋予内涵,升华村庄精神和村民品格,彰显美丽乡村的独特文化神韵。
“文化聚魂,是今年即墨市很多镇和街道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即墨市农工办负责人举例说,龙泉街道柳林村突出河、林、泉、园,将村庄建设成了以“龙泉/记忆”为主题的民俗文化风情村,温泉街道西杻河头村综合乡村生态、人文特色和发展定位,提炼出了有特色的村庄文化品牌,并加大了推介力度。
金口镇实施“美丽乡村+融合文化”工程,修缮了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其中,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凤凰村今年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并被纳入凤凰雄崖休闲区的统一规划和建设,重点发展旅游业。
即墨市还挖掘海防遗迹、古村落、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遗产,为美丽乡村注入了文化底蕴。今年有 4个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村庄入选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
提升旅游品质 增加旅游效益
改善人居环境是即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17.2亿元,年初确定的农村街巷硬化任务已全部完成,实现了道路硬化由村村通到户户通;通过治理,全市183条脏乱差河道沟渠变为水清、岸绿、景美的风景线;7万座改厕任务和120个村庄规模化供水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新栽植各类绿化树木530多万株……
环境的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即墨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即墨市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挖掘农村田园景观、青山绿水、人文传统,积极培育农家风情、山林景观、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农耕、历史民俗等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打造升级版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提质增效项目。目前为止,即墨市共有省级旅游特色村5个,星级农家乐12家。
1至11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71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