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然
一纸忠诚协议,到底能为婚姻带来什么?近日,江苏连云港市开展夫妻忠诚协议公证业务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欣喜,“终于有办法治一治花心的你”;有人给予支持,“可使曾被感情伤害过的人不再受到伤害,给婚姻上了个‘保险’”;也有不少专业人士从法律或社会学角度对其予以评判;还有人在疑惑:“这真的能给我的婚姻带来稳定吗?”
只是,对方若真是花心,“净身出户”的约定又能留他/她多久?只是,不会人财两空的结果,又真的能让你不再继续心伤么?
诚然,从婚姻的起始及制度的演变角度来看,婚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它最初是以族氏形式存在,逐渐成熟并成为亲子确定性和后代遗传、抚养权的保障以及财富所有权的保障。将其作为一种契约关系来探讨,多一张明确财产归属的协议,对于解除其法律关系时或会减少一些个人及公共成本,使其更加明晰,对于社会的和谐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婚姻落到自身,仍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一纸忠诚协议能给你的婚姻带来什么,终究来自你对婚姻的认知或期待。
而对于“婚姻是为了什么”这个大哉问,已被各界人士从多种维度在各个时代探讨了几个世纪,众说纷纭。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言:“没有事实,只有阐释”,这个没有共同认定的事实的“婚姻”,也全来自个人的“阐释”。
若你相信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丹·艾瑞里一个关于“非理性的积极力量”的实验结果,认可婚姻的实质是一场利益的交换,“感情”是其中的变量,忠诚协议对你来说或许有所保障。但为了避免“感情”的变化无穷,让利益持续交换,你得时刻擦亮双眼,因为这一纸剥夺财产的忠诚协议,也会让对方的出轨变得极其隐秘,其后又将回归到举证难的窘境。
若你认可恩格斯所说婚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社会延续”,对于夫妻之间最大的“私有财产”——孩子来说,靠忠诚协议挽留一个变了心只为负责的对方,成天在家冷眼相对或是鸡飞蛋打还不如一别两宽、各自安好,给孩子两个幸福家庭的正能量让其健康地成长。
若你触摸内心,认为婚姻是为了每一个人心中的安全感,一纸忠诚协议增加了出轨的成本,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一定的安全感;但是你要从另外一个不受自己完全控制的人身上找安全感,这是不是会更不安全呢?事实上安全感与我们自身的心理状态才是密切相关的,并不能通过一种法律关系来获得,更不会通过一份带有经济惩罚性的保证书来保障。
若你仍追逐永恒的爱情,坚信婚姻就是它最美的佐证,而其实永恒的爱情并不一定要永恒地发生在固定的两人或两性之间。正如歌词中所说:“爱是一朵六月天飘下来的雪花还没结果已经枯萎,爱是一种擦不干烧不完的眼泪还没凝固已经成灰”,爱情本因其短暂美妙而成为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之一。由此,忠诚协议甚至包括婚姻在内,都会成为你爱情信仰的桎梏。
无论如何解读婚姻,它始终是对两人关系的处理,即使是爱情,关键也是两人情感底层的交流。与其关注外在的制约,不如将焦点放在自我的情绪管理以及与对方建立有效沟通之上。世界知名心理治疗师克里斯多夫·孟写过一本书叫《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这本书便说明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不过,如果对方主动提出愿意和你签署一份忠诚协议,也未尝不可尝试,因为也有一种说法——有时违背婚姻的诺言是某种情绪的失控,如果能有多一点制约让他/她把这种情绪及时拉回来,也不是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