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耿兴敏
“老师,你知道吗,我爸爸经常出差,回来也是在沙发上躺着看手机。妈妈是女强人,女强人您明白吗,就是每天晚上九点半才能回来,然后第一句和我说的话是:作业写完了吗;第二句是考试考得怎么样;第三句话是今天老师表扬你了吗?”“老师,我爸爸的灵魂是不是被手机困在里面了?老师,我觉得没人和我交流啊。”
12月2日,在北京市妇联和北京市社科联主办的“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分论坛上,来自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马成奎老师和大家分享的这个例子和他的问题“母亲怎么和孩子交流”引起大家深深的思考: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家长的自我成长亟待受到高度重视。
北京市妇联主席马兰霞表示,市妇联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坚持以提升家长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培育良好家教家风为目标,在聚合智力资源中提升家教专业化水平,在整合优势资源中深化家教社会化建设,结合首都特点优势,在利用国际资源中展现家教首都特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齐抓共建 形成家庭教育工作合力
北京市妇联充分发挥首都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作用,将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与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期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为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制定实施《北京市和谐家庭行动计划(试行)》,提出“家庭美德倡扬行动、家庭教育推进行动、家庭服务发展行动、家庭工作人才培养行动、家庭工作平台拓展行动”,为家教家风建设提供有效路径;将“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工程”列入《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明确了家教家风建设目标任务。
另外,北京市妇联通过举办家庭教育大家谈,联动推进京津冀家庭教育工作。聚合市家教研究会、幼儿园女园长协会等社会资源,构建家庭工作智库团队。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开展北京市家庭教育立法研究、0~3岁儿童照料社会需求和对策研究等课题调研;连续举办家庭教育论坛,营造家庭和谐的社会氛围。
到2016年,北京市已经持续16年举办海峡两岸家庭建设与亲职教育学术研讨会,为两岸专家学者交流搭建研讨平台。
健全网络 打造家庭教育联动服务模式
北京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采取学校引导、家长代表支持、全体家长参与的工作模式,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家教指导服务。
马兰霞对记者娓娓道来:“北京市区两级妇联建有妇女儿童活动中心15个,在社区(村)建立家长学校5625个、示范儿童之家372个,我们逐步探索形成了妇女工作者、专家、社工、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联动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家教指导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常态化。”
另外,北京市妇联还通过发挥130个宝贝计划基地、140余家孕妇学校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以及幼儿园早教基地和基层各类妇女儿童服务阵地作用,加强0~3岁早教指导服务。在全市开展“幸福宝贝”家庭育儿跟踪指导行动,推动早教家庭微环境建设。
创新载体 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效能
家住日坛公园附近在网络公司工作的张先生很愿意参加妇联组织的活动:“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比如和困境儿童结对子,让我和孩子不但更好地交流,有更多共同语言,还让我和孩子都感受到了成长和爱心。”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家庭,北京市妇联广泛开展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首都和谐家庭创建等工作。
北京市妇联近年联合市教委、首都文明办等单位在城乡“妇女之家”、图书馆等场所,开展家庭教育讲座3000多场,影响家长儿童千万余人次,打造“新蕊计划”家教服务品牌。
另外,建设“网上家长学校”门户网站和“伴随成长”手机微信短信服务平台,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家教服务网络;开设家庭教育网上大讲堂,开通指导服务热线,形成线上线下家教互动格局。
以项目促教育,多种方式打造家庭教育的矩阵。北京市妇联实施“益家筑梦,携手成长”“家庭‘剧’乐部公益行”等家庭儿童服务项目80个,助力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连续7年举办中国(北京)国际妇女儿童产业博览会,扩大家教指导服务受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