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12/m20161205451a4e76c63a47ef87556fbf133d0f70.jpg
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有11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并发症,其中包括4万名儿童。2015年全球新增15万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半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12/05/033982.html

等待处理…

九成儿童艾滋病源于母亲母婴阻断可降低95%感染率

2016/12/5

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有11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并发症,其中包括4万名儿童。2015年全球新增15万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半数儿童通过母乳喂养途径感染病毒。刚刚过去的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现存艾滋病毒(HIV) 感染者共计57.7万人,死亡18.2万。据估计,中国各地艾滋病感染者中14岁以下儿童约有8000人左右。婴儿和儿童艾滋病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的,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母婴传播率为34.8%。

艾滋病感染女性可以放心做母亲吗?如何让未出生的孩子和正在成长的儿童免受艾滋病魔的侵害?专家指出,近年来尽管HIV阳性孕产妇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但经过科学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到5%以下,在部分发达国家已降至2%以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报告也指出,由于超过三分之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已获得药物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染,2015年新增染艾儿童人数较2010年下降51%。专家建议,目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二是预防艾滋病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三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四是为感染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关爱和支持。这些干预措施的关键点就是: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项丹平

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显示,1月~8月我国艾滋病新发病例34401例,死亡8817例;截至2015年底,中国现存活的艾滋病毒(HIV) 感染者共计57.7万人,死亡18.2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仍有32.1%感染者未被发现,这些“隐蔽”的感染者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极大的健康威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11月21日发布的报告中警告,15~24岁对年轻女性是一个高度危险的时期,年轻女性面临着三重威胁,她们的艾滋病感染风险高,艾滋病检测率低,治疗依从性差。

报告还指出,2015年全球有11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并发症,其中超过44万人因艾滋病引发的结核病而死亡,包括4万名儿童。同时, 2015年新增15万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半数儿童通过母乳喂养途径感染病毒。据估计,中国各地艾滋病感染者中14岁以下儿童约有8000人左右,他们大多是被母亲传染。数据显示,婴儿和儿童艾滋病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的,而母婴传播却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

如何让未出生的孩子和正在成长的儿童免受艾滋病魔的侵害?专家提醒,只要早检测、早干预,HIV感染的妈妈不必太担忧,完全可以放心生下健康的宝宝。

90%儿童感染艾滋病源于母亲,母婴阻断可预防95%以上儿童被感染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夏建红介绍,去年全国两岁以下新增感染HIV的宝宝报告200例左右,14岁以下600多例。众所周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90%的儿童感染艾滋病来源于母亲,因此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哪些阶段?夏建红指出,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三个阶段,即宫内传播、产程传播和产后传播。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母婴传播率为38%~52%。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如果不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早期干预,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率可高达34.8%。

如果母亲感染了HIV,她的最大希望就是别让孩子感染。那么,艾滋病母亲生的孩子会患上艾滋病吗?在一项媒体调查中,有34%的网友认为,艾滋病孕妇生孩子会让孩子也受到传染。事实并非如此。

艾滋病母婴阻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怀孕后,通过孕妇用药、婴儿出生时用药以及合理人工喂养,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给孩子。数据显示,近年来尽管HIV阳性孕产妇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但经过科学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到5%以下,在部分发达国家已降至2%以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超过三分之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已获得药物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染,2015年新增染艾儿童人数较2010年下降51%。

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病房主任赵红心教授也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地坛医院收治艾滋病患者以及艾滋病合并症患者956人,涉及外科、妇产科等患者占17%,其中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已实现成功率达到95%以上。

赵红心介绍,2015年,中央财政投入14亿元人民币,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扩展到了全国,实现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全国覆盖。目前,国家给予所有孕妇首次产前检查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若筛查阳性则免费给予初筛和确诊检测;对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终止妊娠给予经费补助;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对用药期间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给予补助;免费提供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对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经费补助;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给予人工喂养经费补助;免费提供婴儿早期诊断和12月龄、18月龄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因为受惠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全覆盖,2011年~2016年期间,湖南省有555名面临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的婴儿在有效防治措施下得以健康出生。2015年,广东省为181万余人次孕产妇提供了艾滋病检测,检测率超98%,HIV阳性产妇抗病毒治疗率为73%,其所娩儿童抗病毒治疗率达88%。

艾滋病母婴阻断须严守“六大纪律”,孕产妇和婴儿要尽早干预和治疗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报告还显示,全球获得救助生命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总数已达到1820多万,其中一半是儿童,这比5年前的统计数字翻了一番。同时,在全球范围得到艾滋病治疗药物预防母婴传播的比例从2010年的50%增加到2015年的77%。因此,儿童艾滋病新发感染数自2010年以来也下降了51%。

报告强调,虽然2015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15万名儿童中约半数是通过母乳喂养感染的,如果艾滋病阳性母亲持续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一方面使母乳喂养安全,避免其引起的感染,另一方面确保孩子得到母乳的保护性益处。截至2015年6月,儿童新发艾滋病感染病例数量显著下降了70%。

那么,艾滋病母婴传播具体究竟如何预防?赵红心介绍,目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二是预防艾滋病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三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四是为感染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关爱和支持。这些干预措施的关键点,是提高艾滋病的检测率和针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早干预,即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1.HIV感染孕妇要尽早服用艾滋病母婴阻断药物。夏建红指出,孕妇一旦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尽早服用艾滋病母婴阻断药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在所有省市区县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免费领取母婴阻断药物,并接受一对一的医学指导和咨询服务。怀孕37周后应尽早到医院待产。

2.HIV感染孕产妇到分娩时才干预已为时过晚。夏建红提醒,如果孕产妇到分娩时才检测,则失去了用药的最佳机会。通常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婴儿的感染率比三分之一还要多,而且所生婴儿5岁之内的死亡率是正常儿童的两倍。因此,首先要及早发现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其次是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能及早规范的应用抗病毒药物。

3. HIV感染孕产妇不主张剖宫产。夏建红透露,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病毒载量不高、孕产期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阴道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之间没有差异;而临产后的紧急剖宫产没有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作用,反而可能发生较高比例的剖宫产并发症。因此在孕产妇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艾滋病感染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应尽量实施阴道自然分娩,不主张行剖宫产术。

4.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夏建红建议,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分娩后,其所生婴儿要及早(出生后6~12小时内)应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出生后超过7天服药效果会明显降低。

5.婴儿出生后第42天及3个月应进行早期诊断。夏建红提醒,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所生婴儿,应于12月龄、18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以明确艾滋病的感染状态。在早期两次诊断结果报告阴性前,不能给婴儿注射任何减毒活性疫苗(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乙脑、麻疹等)。此外,宝宝在1、3、6、9、12月龄和18月龄时还应到妇幼保健院接受儿童保健,检测生长发育,评估健康状况。

6.HIV感染孕产妇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研究表明,HIV感染孕妇所生孩子中大约有5%~15%会通过母乳喂养感染HIV。为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我国提出的婴儿喂养策略是: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夏建红也建议,原则上,感染HIV妈妈生下的宝宝要人工喂养。但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选择母乳喂养,要坚持纯母乳喂养,切莫混合喂养。因为混合喂养易使婴儿肠道发生过敏和炎性反应,导致肠道的通透性增强,使母乳中的HIV更容易侵入,发生母婴传播的概率更高。而在纯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和儿童应继续应用抗病毒药物。如果母亲出现乳头皲裂、乳腺炎和乳腺脓肿,HIV传染给婴儿的概率增加3.55倍,应积极治疗并避免乳腺感染期间进行母乳喂养,及早转为人工喂养。且纯母乳喂养最好不超过6个月,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转变为人工喂养。

有专家指出,加热可以破坏母乳中的HIV病毒。HIV阳性的母亲可以在家中对母乳进行加热消毒,以降低婴儿感染HIV的风险。虽然加热会破坏母乳中的保护性免疫因子及消化酶等物质,但加热处理的母乳仍然优于母乳代用品。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2015艾滋病疫情报告》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6月,在近2000万没有得到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中儿童约占180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在发布“实现快速通道:应对艾滋病的生命周期方法”强调,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扩大对孕妇的艾滋病病毒检测,扩大对儿童的治疗,并通过使用新的诊断工具和创新方法来改善和扩大对婴儿的早期诊断。例如使用短信提醒,以保持艾滋病阳性母亲及其婴儿得到妥善照料。

我们也期望政府和全社会携手共同努力,能尽快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三个“90%”的目标:即确保90%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能够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确保9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能接受治疗,确保90%接受治疗者能够不再复发。

相关链接

“抗病毒治疗”拯救艾滋病患者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11月21日发布报告表示,截至2016年6月,全球约182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获得这一“救命疗法”的患者人数较2010年约翻了一番。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李侗曾医师介绍,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目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艾滋病病毒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感染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3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也就是以前大家说的鸡尾酒疗法。以现在的研究和治疗经验,艾滋病还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需要终身抗病毒治疗,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意见一样,一旦发现HIV感染,尽快抗病毒治疗。如果还没有进入发病期,早期的抗病毒治疗有希望使病毒复制停止,免疫系统受损降到最小,有可能终身不发病,不影响寿命。而如果晚期才发现,免疫系统已经受损,则治疗效果会打折扣。所以要呼吁加强宣传,让高危人群定期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建议,患者一旦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需要立即获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即抑制HIV病毒复制,显著降低疾病发展速度,使得艾滋病阳性患者能够有效地处理长期的感染。专家表示,对许多接受正规治疗的病人来说,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如果坚持服药,配合治疗,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

李侗曾表示,我国自2003年开展“四免一关怀”开始,正式启动了艾滋病的免费筛查和免费抗病毒治疗,目前超过70%的新发现的感染者都已经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大部分地区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超过80%。目前最大问题仍然是普通群众对HIV的了解不够,全国每年新发病例仍在10万人左右,不排除还有很多感染者未被发现,而未被发现的感染者,可能在艾滋病的传播中起主要作用,其生存质量也无法保障。

据国家卫计委艾滋病临床工作组组长张福杰介绍,目前我国已有60多万活着的HIV感染者得到诊断,接受药物治疗的感染者累计近50万,其中87%左右患者体内的病毒得到了完全抑制,这个数据非常接近联合国制定的90%接受治疗者不再复发的目标。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副执行主任洛雷斯表示,如果继续保持并稳步扩大相关行动,人类有望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流行。 (晓想)

我国研发全球首个长效抗艾滋病药

不久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专家组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对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抗艾滋病药物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该药由国家千人计划科学家谢东博士带领的团队研制的HIV融合抑制剂艾博卫泰,通过阻断病毒与靶细胞膜的融合而抑制病毒进入靶细胞,能在感染初始环节阻断病毒复制周期。2014年2月陆续在全国12个临床中心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佑安医院感染科负责组织该药的全部临床试验,对于这一新型药物,该科李侗曾医师表示,现在,艾滋病感染者需要每天服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很多感染者来说,工作繁忙,经常忘记服药或者不能按时服药,要做到每天不漏其实不是很容易。而漏服药物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大家一直盼望能有长效药物问世。艾博卫泰是通过阻断病毒与靶细胞膜的融合而抑制病毒进入靶细胞,能在感染初始环节阻断病毒复制周期,并且只需每周注射1次,相比每天口服药物更方便。目前该项临床试验中期数据总结显示:该注射剂的疗效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二线配方(三药联合)相当或更优,且毒副作用更小,尤其对肾脏的损害显著减轻,该药品如果顺利通过审核,将是全球抗艾药物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

此前国家卫计委艾滋病临床工作组组长张福杰表示,目前,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权威机构在内的任何国家药品监管部门都还没有批准一个长效的抗艾药物。如果艾博卫泰顺利获批,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抗艾长效药物。

(晓想)

上篇:没有了
下篇:相关链接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