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丁秀伟
走进上海杨浦区延吉街道645弄小区,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发现,小区里每个楼组都贴着几张人物照片,还标注了姓名、电话号码、身份等信息,有妇联执委,也有妇女代表、志愿者。
延吉街道妇联主席沈卫的介绍下告诉记者,目前延吉街道17个居民区妇联执委均由7人增补至19人,为充分发挥居委妇女代表和执委的履职意识与履职能力,建立了“1+2+2”楼组联系制,即每个居民区19个妇联执委对接楼组,每1个执委有2名妇女代表及2名志愿者配合工作,同时居民区每个楼组相对接的妇联执委、妇女干部、志愿者信息都公开上墙,形成联系、服务、沟通妇女群众进社区、进楼组、进家庭的全覆盖网络。
沈卫说:“在扩大妇女干部队伍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把服务深入基层,在区妇联的指导下,我们把居委会里60多名妇女代表和街道里的志愿者调动起来,与群众形成无缝链接,让‘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妇女姐妹们‘家门口的家’。”
亮身份、亮照片、亮电话、亮职责
“1+2+2”工作模式要求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志愿者在各个团队负责的楼组里必须贴上每个人的照片,注明身份、明确责任,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还需公开手机电话号码。
“有了这个平台,老百姓受益,我们也能够做事。我们小区里老年人比较多,有时候身体不舒服下不来楼,家里没人就没办法了,现在执委、妇女代表、志愿者进楼组了,他们在家里打个电话就能找到我们,像抓药、提东西这些小事,我也会经常帮他们做,我们不在,志愿者们就会帮他们做,贴了照片在楼组里,老人都认识我们,也感到亲切一些。”负责延吉街道645弄22号楼组的妇联执委罗慧丽说。她补充说道:“人家信任我的话,我就尽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好,能够为社区、为“妇女之家”尽一些微薄的力量,我心里是很高兴的。”
新工作模式实施初期,妇女代表们对于亮电话号码还是有些顾虑的,担心信息泄露。为此,延吉街道的党委书记刘月组织了一次大会,在大会上,她向大家做出保证,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妇女姐妹们有解决不了的事情都可以找她。有了刘书记做后盾,大会之后,妇女代表们就都愿意把手机号码亮出来了。
今年5月,“1+2+2”模式实现了在延吉街道的全覆盖,上海杨浦区的其他街道也正根据具体情况做推广。
密切联系群众,妇联服务在身边
上海杨浦区延吉街道“1+2+2”工作模式主要有三个服务方向:传递党的声音,大力宣传“三个注重”、不断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协助沟通化解妇女儿童和家庭问题;重点针对困难家庭和人群进行对点帮扶。
今年年初的一天,延吉街道居委妇联执委卢阿姨发现,平时总是笑眯眯跟她打招呼的陈阿姨见着她连招呼都没打,看她心事重重的样子,卢阿姨就主动上前与她聊天,得知她正为老伴的老家分房子没有他们家而心情抑郁。
一天下午,陈阿姨拿着剪刀要自杀,邻居急忙给卢阿姨打电话,而因发烧正在去医院路上的卢阿姨一接到电话后,马上回来救助,党委书记刘月也匆忙从外地赶回来,耐心劝导她,为她解开心结。
第二天由延吉街道居委妇联执委出面与陈阿姨老伴家人沟通。初次协商不成,陈阿姨的病情又加重了,卢阿姨等人守在她身边。延吉街道居委妇联又帮忙请了法律专家,目前正在走法律程序。陈阿姨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现在也成了一名妇联志愿者。
“1+1”律师加心理咨询师团队,后援服务保障
为了解决妇女群众遇到的难题,帮助妇联执委更好地服务妇女群众,上海杨浦区妇联建立了“1+1”律师加心理咨询师团队,对接“1+2+2”进楼组团队。
“1+1”团队落地于“妇女之家”,每个“1+1”团队对接一个工作片,每片覆盖8~10个“妇女之家”,其中一个“妇女之家”作为项目主要活动开展的主要场地,定期在“妇女之家”对妇女代表、执委和志愿者等进行维权、心理知识培训,开展咨询服务,服务于妇女群众法律维权、婚姻调解、心理疏导等各类需求,并与“1+2+2”团队建立微信群,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给予专业指导,解决妇女群众急、难、愁的问题。
“在服务妇女群众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什么事都能处理的,‘1+1’平台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律师,为我们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服务,这个服务直接送到我们居民区,每个礼拜有一天可以现场咨询,当我们的执委碰到不能解决的法律问题、心理调解问题等,就由‘1+1’这个平台下基层帮助我们解决。”沈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