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10/20161020fac94c40671a44059a2e9bbfc7fb85b9.jpg
景海鹏和父母、家人在一起。 人物档案 景海鹏,男,1966年10月出生,山西省运城人。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10/20/032577.html

等待处理…

作为父母,他们觉得不给儿子添麻烦,静静的等待就是一种幸福。

景海鹏:幸福的家助我点燃飞天梦想

2016/10/20

景海鹏和父母、家人在一起。

人物档案

景海鹏,男,1966年10月出生,山西省运城人。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荣获“英雄航天员”称号。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乘组,圆满完成神舟九号任务。2016年10月17日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任指令长。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张萌 姜军旗

2016年10月17日7点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曾经在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飞船中执行任务的景海鹏再次出征,这一次,他将在太空度过50岁生日。从“神七”“神九”到“神十一”,“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景海鹏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今天取得的一切,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父母的养育。

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后,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第一时间赶到山西运城盐湖区锦绣花城小区景海鹏父母家,听他们讲述景海鹏成长的故事。

“日子再苦,也不能耽误孩子”

山西运城市有一个普通的小乡村东杨家卓村,1966年农历九月,这个村唯一一户姓景的农家添了新丁,为孩子取名“海鹏”。未曾想,日后这个孩子真的犹如鲲鹏,将天空当作了自己施展的舞台。

父亲景靠喜是一个话语不多的老人,读过高中的他是当地的“秀才”。景靠喜、王珍玲夫妇因前两个孩子都先后夭折了,自然对小海鹏无比疼爱。为了补贴家用和孩子们的学费,景靠喜夫妇把农闲时节都用在了加工扫帚上。

景靠喜手巧,能编笤帚、扫把。每年秋天高粱成熟后,景靠喜便会拉着平板车到别的乡拉高粱穗回家,一个来回便是一天一夜。回家后,景靠喜就坐在西屋的小房间里猫着腰扎笤帚,一扎就是一夜。

“一个笤帚成本不到一毛钱,但拉到市里能卖三四毛钱。”景靠喜说自己每天能扎十几个,凑够100个便拉到城里走街串巷叫卖。赚到的钱从来不舍得自己花,有时候笤帚卖不掉,一天都舍不得吃一顿饭,攒下的钱供孩子们上学。

“日子再苦,也不能耽误孩子。”在那个困难时期,母亲王珍玲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学习创造条件。

看到父母如此的辛苦,景海鹏在学习上异常刻苦勤奋。他的小学老师杨忠莲说:“真是用功的娃,从小是班长,一看就知道将来有出息。”母亲王珍玲说:“海鹏一回到家就翻书本,让他干点啥,利利索索干完后又回去看书了。”

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景海鹏不负众望考上了山西省重点中学解州中学。在高中期间,最早进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教室的还是他,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家。在解州中学,景海鹏每年都获得当时学校给优秀学生提供的奖学金。 后来,他如愿考上了河北保定航校(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心里再想,也不能随便打扰儿子”

每当提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今天的成功,景海鹏总会说:“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景海鹏常年在外,家中的重担自然都落在了弟弟和妹妹身上,他们总给予哥哥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即使弟弟因病离世,父母也没有因此影响景海鹏的工作和训练。

2012年春节后,得知儿子可能被定为“神九”的航天员,但迟迟等不到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王珍玲的右眼突然失明,先后在运城市两家医院治疗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家人陪母亲来北京看病。

为了不打扰正在封闭训练的景海鹏,硬是没向他透露一点风声。弟弟景海龙曾经常说:“哥哥是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顾的是国家这个大家,而我们支持哥哥的方式,就是把小家照顾好,让哥哥少为家里分心。”他们觉得,能替哥哥多陪陪父母,让他安心工作就是一种幸福。

景海鹏从1986年被招收为飞行员后,回家的次数非常少。面对这些,母亲从没有任何抱怨,一直努力支持儿子。

在别人看来,有一个航天英雄儿子,王珍玲应是充满自豪,但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更多的是担心和期盼。2008年9月25日,在“神七”的整个发射过程中,景靠喜和王珍玲一直都没有说任何话,只是把目光牢牢锁定在了电视屏幕上,只有在人群爆发出掌声的时候,老人家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20多年来,作为母亲的王珍玲即使再想儿子,也没有主动给儿子打过一次电话,她怕打扰儿子,怕因家里小事影响了儿子的事业。她说:“海鹏首先是国家的儿子,其次才是我的儿子。我就是心里再想,也不能随便打扰他。”作为景海鹏的父母,他们觉得不给儿子添麻烦,静静地等待就是一种无言的幸福。

这个平凡却不简单的家庭,在真心付出、无尽牵挂和默默守候中,向我们诠释着幸福的含义。

“梦想成真的感觉真好”

年少时到供销社打酱油的一幕,至今铭刻在景海鹏的脑海深处——那天,供销社的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他:“你不是前天球场上那个‘海鸥五号’吗?”

那是当地组织的一场篮球比赛。他穿着父亲给他买的运动背心,前面的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谁也没想到,这个小个子投球必中,一举扭转战局。

打完酱油,景海鹏掏钱,阿姨笑着说:“球打得好,不要你钱!”那位阿姨或许不知道,她的这句话点燃了这位少年的追梦之旅。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景海鹏说,“不是为省一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正读小学五年级的景海鹏,当时做梦都想着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然而,因为个子矮,他只能坐冷板凳。不知多少个夜晚,他抱着从邻居家借来的篮球,一次次起跳、一次次投向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着的篮球筐……

读高中时的一天,景海鹏被报栏里的一张照片深深吸引住了——一位飞行员拿着氧气面罩神采奕奕站在一架战斗机旁边。回到家中,他兴奋地向父亲比画,飞行员的头盔是这样的,护镜是那样的。他告诉父亲:“我要当飞行员。”他清晰地记得,那位飞行员叫张海鹏。“一样的名字”与“羡慕的心情”双重发酵,他燃起当飞行员的梦想。

从此,从飞行学员到战斗机飞行员,从战斗机飞行员到航天员,他的梦想不断点燃、不断实现……如同他最喜欢的连续投篮,实现一个梦想,他马上就有下一个梦想。

“人生,正是由一个接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串联起来的。”景海鹏说,“唯有为梦想奋斗的人,才懂得梦想的力量,才能真正享受梦想成真时的快乐。”

上篇:没有了
下篇:“受难日”的玫瑰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