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许真学 发自泸州 “一年实施10大类共28个项目,投入资金225万元,面向社会购买公益项目13项,项目库储备项目达85个……”2016年,四川省泸州市妇联加强了对项目的设计、管理,强化品牌项目打造,实施了一批涵盖妇女创业就业、精准扶贫、技能培训、活动推广、基地建设的普惠妇女民生项目,妇联系统打造的分水油纸伞、纳溪竹制品、古蔺手工面等女性手工品牌已成为泸州女性响亮的名片。
从妇女需求出发 强化项目设计
9月26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张跃群早早地就到了罗汉街道巧手姐妹家活动中心,开始编织毛线工艺品。别看今年已经53岁了,精干的她年轻时便编得一手好毛线,现在,她还成为妇女们的老师。
巧手姐妹家是泸州市妇联争取到的四川省妇联项目,项目落地泸州市龙马潭区后,打造了集手工编织线上和线下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妇女(家庭)+互联网”发展模式,联合龙马潭区乃至泸州市手工艺品公司,大力发展十字绣、珠串、手工编织等吸纳就业能力强、门槛低、低碳环保的近10类手工业。目前项目已培训贫困妇女、下岗失业失地妇女1000余人,带动500余人居家灵活就业。
巧手姐妹家项目是泸州市妇联面向妇女实施的普惠项目之一,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从泸州市妇联了解到,今年初,泸州市妇联设计和实施了一批涵盖妇女创业就业、精准扶贫、技能培训、活动推广、基地建设的服务妇女公益项目,共10大类28个项目,预计投入各类资金225万元。泸州市妇联还积极争取全国妇联和省妇联项目,并通过公开招标、项目比选等方式,投入资金46万元,面向社会购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幸福使者大讲堂、贫困母亲帮扶等公益项目13个。
落脚在普惠妇女 狠抓项目落地
“再好的项目设计,若无法很好的实施和落地,项目便很难运转起来,甚至可能夭折。”泸州市妇联主席曾妍告诉记者,为更好地实施项目,市妇联从严格项目管理、优化项目实施、提高干部素质等方面,狠抓项目落地。
记者从泸州市妇联了解到,项目的发布、征集、评选和实施都等公开进行,泸州市妇联通过系统中“两微两网”和七个区县微信公众号公开项目,也通过公开的方式确保项目资金在分配使用和管理上做到科学高效、专款专用。泸州市妇联还将重点工作进行项目创意征集和项目合作比选,市妇联负责设计和把控总体目标,承接方负责项目的创意及具体实施,实现集聚资源、多方合作。为提高项目执行力,泸州市妇联还组织干部接受“互联网+”新思维培训、组织干部赴重庆、成都、攀枝花等地学习妇联工作项目化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妇联干部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目前,全市妇联系统已有51人取得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资格证,7人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1人取得婚姻家庭咨询师资格证。
打造品牌项目 推动优质项目的长期运转
“从项目提出、设计、实施到项目优化升级,每一个项目都凝结着妇联干部们的心血,凝结着志愿者们的热情,凝结着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曾妍说,落地一个项目妇联干部们都力争让其成长、成熟起来,成为妇联品牌项目,健康运行。
除了国家级及省级项目外,泸州市妇联还努力做强市级、区县级项目品牌。精心打造“分水油纸伞”“酒城女商·妇女创业孵化园”等7个市级项目,充分发挥其聚合式平台和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为全市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平台,辐射带动2万余名妇女创业就业。其中,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项目——江阳区分水油纸伞,整合项目资金开展培训36场,培训1780人,带动3000余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在全市7个区县分别实施“江阳月嫂”“龙马潭手工”等项目,倾力打造“纳溪蝴蝶画”“古蔺手工面”等深受群众喜爱的品牌。
记者从泸州市妇联了解到,目前,在这些项目的引领带动下,全市建成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妇女专合组织等77个,其中全国巾帼农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示范基地1个、市级示范类13个,带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