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10/201610098be163f4488640328a3baa4dea68ced1.jpg
林木/摄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林木 姚鹏 寨沙侗寨是贵州省江口县侗族聚居的一个自然村寨,侗寨位于国家级自然保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10/09/032174.html

等待处理…

政府主导 公司经营 协会管理 农户参与

寨沙侗寨走出乡村旅游新模式

2016/10/9

林木/摄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林木 姚鹏

寨沙侗寨是贵州省江口县侗族聚居的一个自然村寨,侗寨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脚下,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河畔,区位条件优越,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具有厚重的文化优势,然而,多年来却守着“金山”受穷,2010年全寨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全村78户人家中贫困户竟占了一半还多。

2011年,江口县以寨沙侗寨作为旅游扶贫试点,发展乡村旅游,当地经济收入大幅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现在的3万元。寨沙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金融扶贫乡村旅游产业示范村”“贵州省100个文化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国庆前夕的一个周末,一大早郑小芬就忙着给客人做早餐,80岁的奶奶在一旁帮忙。头天晚上,他们家的客栈就住满了从城里来的客人。

“每到周末,梵净山下的寨沙侗寨的74户农家乐家家客满,到了长假或小长假更是一房难求。每户年纯收入至少十几万元。”江口县县长杨云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从2011年开始,江口县依托梵净山生态文化资源的优势,以“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产力、乡村做支撑力”为发展方向,打造寨沙侗寨旅游扶贫试点,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农户参与”四位一体的寨沙模式。

在寨沙模式中,政府主要负责旅游规划、政策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

寨沙乡村旅游开发之初,村民们苦于资金缺乏,一直无动于衷。为此,江口县成立了寨沙乡村旅游开发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寨沙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先后整合扶贫开发、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移民、“一事一议”等涉农资金和帮扶资金4000多万元,投入寨沙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进行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先后投入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资金200多万元,撬动2000多万元贷款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开发,解决了贫困乡村旅游业发展资金不足、难以启动的问题,带动了当地群众对乡村旅游业的投资和参与,寨沙面貌焕然一新。

“公司经营”是寨沙模式另一条成功经验。2014年,寨沙侗寨旅游开发公司成立,负责寨沙侗寨的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宣传营销,弥补了农户缺少相应经验、难以整体完成提升和宣传的不足。公司还对农户进行了专业培训,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服务规范,为乡村旅游走向市场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

当地还成立了乡村旅馆合作社,有效带动了经营能力较差的农户,让他们以旅馆入股的方式参与其中,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户参与利益分成,不落下任何一户人家,实现共同富裕。寨沙侗寨的成功,对周边乡村旅游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涌现出了云舍、鱼良溪、桃花源、芙蓉坝、团龙等一批乡村旅游集群。

穷则思变,共同富裕

周末,杨云菊的侗家驿站的客房也早早被订出去了。“穷了大半辈子,我怎么也想不到,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杨云菊说,以前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破烂木房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时候还会为了吃饭发愁。

“村里最穷的,只能在家门口支口锅做点米饭,连油都吃不起。”身为女性创业示范户的杨云菊说起往日的穷困依然有些唏嘘。

上世纪90年代,杨云菊和丈夫都外出打工,后来有了孩子,她只能回家看孩子种地。2011年,寨沙乡村旅游启动后,杨云菊瞅准这个时机,自筹10多万元,又贷款20多万元,开了一家农家乐。开业后生意比想象的好了几十倍,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光顾,不到一年,他们就还清了全部贷款。

2014年底,在外打工的郑小芬夫妇回家过年,看到村子里的农家乐异常红火,也赶紧辞了工作,把自家院子改成了农家乐。“梵净山不仅是弥勒菩萨的道场,还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著名的避暑胜地。这里山清水秀,一到夏天,很多游客都来这里避暑,我们居然还去外面打工?”郑小芬至今还遗憾自己回乡迟了。

从2011年的8家,到现在的74家,寨沙人几乎家家都在经营农家乐。游客毕竟有限,村里办农家乐的人多了,平均收入自然就减少了,但大家都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人不能光想着自己的日子好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杨云菊说。

“行走在寨沙侗寨,不用刻意去寻找风景,更不用刻意去感受侗族文化。”一位游客在游记里写道,“在这片土地上,风格迥异的两层民俗木房,矗立于广场左侧的钟鼓楼,还有钟鼓楼旁几百年屹立不倒的金丝楠木,斑驳的石板巷道,小桥流水等等都充满了故事,让一个个寻访者都陶醉在它的万千风情里。”

上篇:驻村工作组为村民建澡堂
下篇: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