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9/m201609294b61ac69867844158797812af551b059.jpg
今天孩子的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比以往强了许多,作为父母,不应把孩子简单地视为一个弱小群体而仅仅需要特殊照顾,他们应当作为一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9/29/032090.html

等待处理…

孩子权利意识提高 家长怎么办

2016/9/29

今天孩子的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比以往强了许多,作为父母,不应把孩子简单地视为一个弱小群体而仅仅需要特殊照顾,他们应当作为一个有权利的群体而被所有人尊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行为只能对孩子造成伤害,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成果。

■ 赵辉

小慧今年15岁,是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一天,父亲曹先生发现女儿在应该写作业的时间竟然在看视频(其实是小慧和同学约好上网进行课业讨论),这让他大为恼火,立刻将孩子的电脑关闭,并叫来妻子一起对小慧进行教育。

父女俩吵得不可开交,说话间曹先生对着女儿的头就是一巴掌。这下,小慧气得往自己房间跑去,还叫到,“你打我,我报警让警察抓你。”曹先生本以为小慧只是说气话,没想到10分钟后辖区派出所民警居然真的前来敲门。

原来小慧真的打了110,声称受到了父亲的虐待。民警赶到听明原委后对二人进行调解和教育。但小慧态度十分坚决,一再要求民警将父亲抓去坐牢。最终爷爷奶奶赶来救场,小慧才表示不再追究。

如此大的孩子竟然报警来抓自己的父亲,要到法院起诉自己的母亲……这些行为对很多大人来说都是不敢想的。如今孩子的这些行为,让父母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感到委屈,自己含辛茹苦抚养孩子,付出的心血孩子非但不知感恩,还居然报警、起诉,这到底是怎么了?

打骂式教育违法

作为父母,其实应当冷静下来认真分析,不能一听到“报警、起诉”这样的字眼就暴跳如雷。一些父母在埋怨孩子“不好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的“管”是否符合孩子自身的发展需求,自己的教育行为孩子是否认同。尽管许多父母的出发点确确实实是“为了孩子好”,但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中小慧报警的原因是挨了父亲的打,那么家长“打耳光”式的教育方式合法吗?一些父母认为孩子不好管教,有时必须采取打骂、限制他们自由等方式教育一下。“不打不成才”是我国相当多的父母信奉的一条古训,一些人还把打孩子作为教育的经验之谈。殊不知,家长打骂孩子的危害非常大,例如容易催化孩子的不良心理与行为。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就是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体会不到家庭的温馨,容易结交不良伙伴。而且打骂行为也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今天孩子的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比以往强了许多,作为父母,不应把孩子简单地视为一个弱小群体而仅仅需要特殊照顾,他们应当作为一个有权利的群体而被所有人尊重。在这个事件中更应该反思的是家长,应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行为只能对孩子造成伤害,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成果。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做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父母应当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给孩子表达意愿和选择的权利,不能忽视孩子的需求,以自身的好恶而违背孩子的意愿决定孩子的事项。

孩子打电话报警应该得到鼓励,孩子的权利意识强了不是坏事,至少能够避免更多的孩子因为家庭暴力而受到伤害甚至是丧失生命。但当孩子有了一定的权利意识时,我们身边的保护制度也应该跟上,让权利义务落到实处。既不能让父母无法管教孩子,也不能让孩子长期处于家庭暴力的阴影之中。

如果在美国,孩子报警后,家长是要被带走接受调查的。虽然最后的处理结果可能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但是被带走接受调查是一定的,警方一定会介入,即便是在调查前宁肯相信孩子说的被虐待是真的,也不会让孩子继续处于危险中,不会冒孩子被虐待受伤及致死的风险。

出现教育问题后,美国的父母一般会主动报警或向儿童福利部门求助,之后各地政府会有一系列措施跟进。如果儿童福利部门认为父母不懂教育方法,会要求其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如果亲子关系不融洽,政府还会提供亲子关系调解服务等。在西方国家,孩子的健康、教育、发展都是有一个无缝衔接机制在推动它落实,孩子永远不会处于无人照料的状态。

该怎样尊重孩子的权利

1.根据孩子的年龄、智力发展状况,选择适当的情形,听取他们的意见。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一些事情,如购物、娱乐、选择学习班等都应听取孩子的意见,逐步培养他们学会参与管理自己生活的兴趣。父母在让孩子参与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能力,有些父母让孩子参与的决策超出了未成年人的实际能力,对需要决策的内容、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不了解,便无法达到参与的目的。

2.无论孩子说出什么样,家长都要尽量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的“参与权”和“发言权”能很好地发挥出来。除了类似家庭会议的方法,还可以让孩子学习管理家庭,处理一些简单的家庭事务。这些做法是让家长不要只充当“管教者”的角色,也不要把孩子限定在“被管教者”的角色里,多点沟通,可以拉近孩子与自己的距离。

3.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到达一定的年龄后,有了自我意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来试试,只要没有危险的因素,家长就应该满足和鼓励孩子自己操作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早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还能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使他们领悟到生活中必须注意的细节,言传不如身教,从而使他们获得自己也能做好每一件事的成就感。

4.尊重孩子的权利,绝不是把他们娇惯成家中的小皇帝,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他们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这种娇惯溺爱与尊重孩子的权利是背道而驰的。

(作者为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

上篇:母乳PK配方奶 如何叫好又叫座
下篇:别逼着一年级小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