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永钦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在全区苏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期间,专门出台了红头文件,对妇联主席进苏木乡镇领导班子并落实副科待遇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力提升了妇联的政治地位。
内蒙古妇联组织部部长王玲高兴地说:“妇联主席进了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使妇联主席这一岗位有了很大的吸引力,也增强了她们的话语权,能够吸引更多优秀女性加入到我们基层妇干队伍,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实现男女平等打了‘强心剂’。”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有208名苏木乡镇妇联主席顺利进入了党委领导班子,并解决了副科待遇,占全区苏木乡镇妇联主席的26.27%。呼伦贝尔市104名苏木乡镇妇联主席全部进入党委班子,落实了副科待遇。预计在明年全区苏木乡镇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中,将会有更多的妇联主席进入领导班子。
为了适应党对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要求,解决妇联组织“倒金字塔”结构,增强妇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以打造全国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大力推动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动真的、来实的,切实提升了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影响力,有效增强了妇联组织的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了解到,除了每年“一人一元”项目经费1200万元外,自治区财政厅与妇联在2015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妇联工作经费保障的通知》,为旗县、乡镇级妇联落实妇女工作专项经费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全区102个旗县区中,有94个旗县区和部分苏木乡镇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
今年,内蒙古妇联协调内蒙古党校和党委组织部,对全区861名旗县、苏木(乡镇)妇联主席分六批次进行了轮训。自治区妇联每年投入120万元,用于培训3000名“妇女之家”、妇代会主任,建立女性人才库,为基层妇联组织扩大成员队伍储备和培养了一批妇女骨干,大力提升了基层妇联干部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为了强化基层工作制度建设,自治区妇联启动了联系服务基层妇女群众方式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五级示范抓引领,广泛联系服务基层妇女工作的意见》,其中对苏木乡镇妇联主席明确提出联系服务基层的时间和走访妇女、家庭户的具体要求,并制定了“一卡、一账、两表”,即妇女群众联系卡、广泛联系服务基层妇女工作台账、广泛联系服务基层妇女工作落实情况季度报表和基层妇女群众对妇女工作评价表,促使苏木乡镇妇联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妇女需求,倾听妇女心声,切实发挥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按照2015年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在内蒙古调研时的指示要求,自治区妇联积极打造土右旗为全国妇联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试点,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试点工作始终,精准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妇联基层组织工作模式。
目前,土右旗已探索形成“三联三化”区域工作机制,实现了所有乡镇妇联每年5万元专项工作经费、所有乡镇妇联主席专职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享受副科实职待遇,并且普遍实现了有1至2名专职副主席、若干兼职副主席、常委和执委。
自治区妇联还在呼和浩特市开展了社区扩大妇联组织成员队伍和嘎查村妇代会改建妇联试点,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开展了社区妇联主席专职化试点,有效扩大了基层妇联组织成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妇联工作力量。目前,呼和浩特市66个乡镇街道增加执委1616人、常委442人、副主席144 人,195个社区增加社区妇联执委2165人、常委383人、副主席277人, 379个村增加村妇代会副主任3074人,6个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全市共增加基层妇联组织成员7010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75个社区,全部实现了有1名专职妇联主席、1名兼职副主席,此做法已在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202个社区全面推开。
两年前,赤峰市创新基层妇女工作,推出了关爱留守老人的“守门人”行动。赤峰市妇联主席袁文英介绍说:“我们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组织有能力、有爱心的人,采取就近、就邻、就亲、就友等方式,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充当‘守门人’。她们必须要孝敬家里的老人,在村里口碑良好;有热情、有爱心,愿意参与妇联组织的志愿活动;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在村里常住,不外出务工;善于交流沟通,在村里有很好的人际关系;有与村委会、镇医院等外部资源的联系能力。确定人选后,妇联对她们进行培训、指导。现在这项工作已经成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