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杨 文/摄
8月21日上午看了女排奥运夺冠直播,内心激动万分。吃完午饭照常去楼下林荫路散步,发现地上一枚松果,周身油光发亮,形状像一座棕黄色的巧克力塔,煞是好看。于是捡起来带回家,发微信曰“收获”。
到家在水里冲洗了一下,随手放在茶几上一个棕色的小花瓶里。
午觉起来照样泡茶。因为女排夺冠太兴奋了,早晨喝了茉莉花茶,中午泡了滇红,下午改喝凤凰单丛,正要拍照夸夸单丛亮丽的汤色,突然发现——那枚松果竟然“开放”了!
本来是一个松果陀螺,现在鳞片规律地尽情张开,像女排姑娘奋力拦网的手臂,共同撑起一把神奇的大伞。
惊喜万分,将其放在手心里左看右看,翻过来看,像极了佛像上的“螺髻发”,真的好美。原来松果也是会“开花”的,拍照片发微信,有朋友问:蹦出松子了吗?呵呵。
话说第二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还是泡茶。看到松果张开的“手臂”上有尘土,拿水冲洗了一下,照样放回原地。
等我茶泡好,发现松果又闭合了!像一枚手雷一样回复到我捡到时的样子。
惊叹它的神奇,拍照发微信。美女“如意”告诉我:“松果就是这样,水分充足就闭合,水分干了就张开。”原来如此。心想这应该是我小学该学的生物课啊?怎么人过半百才知晓?
还好我有一颗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
网上查阅得知,松果还是一个优秀的“气象预报员”,它们的开合是有规律的:干燥晴朗的日子里,它们的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这是因为空气干燥时,鳞片干燥变硬,就会纷纷展开;当空气潮湿时,鳞片吸收水汽变得柔软,松果自然就闭合了。
其实松果壳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纤维素具有溶于水或容易与水亲和的原子团,形成的固体表面容易被水润湿。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下,松果鳞片的开口程度就会变。
据说源于松果的启发,国外研究员研制出一种具有排湿调温功能的智能衣服面料,这种仿松果衣料取材于羊毛,并分为两层结构,表面为尖状吸水层,尖条之间相隔只有二百分之一毫米,根据人体微环境的细微变化,这种尖状物会像松果鳞叶一样自动开合。当穿着者体温升高和排汗增加时,感应到水气的尖状物会自动打开透气,容许外面的空气进入降温;而当穿着者停止流汗后,服装内外部温度和湿度平衡后,尖状物便会闭合,阻止空气进入。
松果也叫松塔,为松科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内有松子。松树虽能在授粉后产生种子,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果实和包被种子的果皮,因此被归类为裸子植物。
松树繁衍后代的过程非常漫长。从开花时算起,它们通常要经历整整18个月才能完成一次传宗接代的任务。通常雄球花会主动发起攻势,将携带有遗传物质的花粉粒传播到雌球花的地盘上。传粉完成后,雌球花的鳞片便会闭合,球果开始缓慢发育,并在来年秋季逐渐长成褐色的松果。成熟的松果能够张开鳞片,使包裹在里面的种子暴露出来,这些长有小“翅膀”的松子则趁机借助风力四散到各处,扩大着松树家族的势力范围。
原来,松果的开合是因为水分的多寡,而目的是为了种子的传播。当松子成熟后,断开了养分的松果就会因为失水而张开,成熟的松子便掉落出来。
卢梭在《植物学通信》中说:“不管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探究自然奥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于肤浅的娱乐,并平息激情引起的骚动,用一种最值得灵魂沉思的对象来充实灵魂,并给灵魂提供一种有益的养料。”
从发现松果会“开花”到上网查为什么,这一系列的探寻活动让我内心充满无限美好。的确,人在社会中往往会活得越来越“自大”,那是自我的扩张。而当我们返回自然世界,观察它的神奇,往往让我们谦卑起来。而一个人如果把生活中常见的、身边的东西都能认出来,我觉得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易经·谦卦》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我以为是,我以为美。就像那天我写道:活着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占有多少事物,而是你与它们中的多少建立了深切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