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8/20160825bf57ef16bf384e559b3dbbbb38c8c5aa.jpg
■ 小尘 8月底9月初,又将有一批莘莘学子离开熟悉的亲人和故土,跨出国门,开始了他们的留学生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去读高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8/25/031014.html

等待处理…

出国季 练就综合实力助子女赢在起点

2016/8/25

■ 小尘

8月底9月初,又将有一批莘莘学子离开熟悉的亲人和故土,跨出国门,开始了他们的留学生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去读高中和大学本科的。近年来,留学低龄现象已很普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突破52万,其中低龄留学生占一半以上。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多,留学生群体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面对这些无法回避的“痛点”,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思考如何成功留学,可谓迫在眉睫。

“致命伤”在哪里

伴随着多年来的出国留学潮,留学归国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但是其结果并不都令人乐观。部分学生留学四年,甚至是六、七年,回国后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海归变成了海待。

据媒体报道,2009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学习金融专业的小熊,2015年本科毕业回到上海,一年中参加过10多次招聘会,因不能接受招聘单位开出的3000~4000千元月薪,宁肯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睡懒觉。像小熊这样的孩子,留学期间大多花掉父母100~200万元,如今回国,却依然“啃老”。

且不说100~200万元的投入与每月3000~4000元的回报的悬殊,单就回国后宁肯做宅男宅女也不融入社会,足见留学的盲目性,实在应该引起我们对如此留学的反思——

部分留学生为什么学无所成?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喜欢和同胞扎堆,难以走出华人小圈子。据美国《侨报》报道,现在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反而成为留学生融入的障碍。一些美国学生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学生大都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常常会忽视在日常生活中与他国学生的交往,也不太注重在课堂以外学习英语、了解当地文化。

这其中也包括在国内曾经的“学霸”。他们出国申请时的托福、雅思、SAT成绩很高,但到了国外课堂这些一下子就不灵光了,原因是他们无法在课堂上听懂教授所讲授内容中的很多俚语以及学术专业术语。

相比之下,更多的中国留学生不适应国外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害羞、安静,不适应国外课堂主动发问的环境,不习惯团队协作式的学习模式,在小组学习中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澳大利亚广播网曾报道过在悉尼大学商学院400名挂科的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商学批判性思维》挂科率更是高达37%。之所以挂科,是因为他们的英语只停留在应试的水平,语言能力不过关。同时,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使得我们的孩子习惯了死记硬背,而国外课程更多的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学术能力,中国学生更是难以应付,自然“闯关”失败。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

另外,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被老师、家长呵护、安排得比较多,他们只要听着,照着做就行了。而到了国外,学校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这使得那些缺乏自控力、不会管理自己、不会学习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打发上课以外的时间,以致于放纵自己。

提升留学的含金量

《经济学人》曾报道,外企中高层人才奇缺,经常因为招不到人而无法发展。这表明,真正有才能的海归奇货可居。说到底,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出去几年没有学到本事回来。

怎样使留学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有多方面的收获、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具有杰出的表现,并使高投入赢得高回报、不必回国为三四千块的月薪发愁?这无论是从家长还是孩子的立场上看,都是重要的现实利益。

因此,充分的准备的必须的。

首先,要确立一个目标,是学生的而不是家长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到了国外才不会感到盲目,才会有持久的内驱力,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当然,这个目标可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商定的,但家长只做参谋、提出建议,不能包办代替。

外语能力是否过硬,决定了学生的留学效果。参加语言培训班,几乎是所有打算出国的中国低龄学生的必经之路。然而,外语能力不仅仅指学生托福、SAT、雅思等考试的应试能力。在我们身边,不乏靠刷题取得好成绩,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却并不强的学生。这些学生到了异国他乡,以似懂非懂的语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想出国留学的学生,应清楚地意识到,接受语言培训、掌握做题技巧、刷题等听说读写应试技能只是外语学习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提高自己的深层语言能力,即通过大量的阅读、听广播、看新闻、看原版电影、听英语歌等多种形式,了解留学国家的文化、未来所学专业的相关专业用语和表述方式,学习用外语进行批判性思维。如此这般,不仅帮助自己掌握实用的学习技能,而且让自己不出国门就能尽早地熟悉海外的学习模式。

在留学这件事上,匆忙上阵的结果往往并不能如人意。比如外语考试成绩并不高、被国外二流大学录取的孩子;之前并未为留学做准备,只因高考失利转而以高考成绩留学。这类学生可以积攒自己的实力,推迟一年考试和申请,或许能有更好的结果。

准留学生用这一年的时间干什么?

阅读和写作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与国外的学生、尤其是欧美的学生相比,我们的很多孩子,从小到大阅读量少得可怜。国内的学生会考试,但往往写不好读书报告或小论文,他们在很多问题上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这恰恰是国外学习所需要的。欧美盛行通才教育,即使学理工,也绕不开一些文科的课程;正是这些课程,屡屡成为中国学生的“杀手”。

如果推迟入学,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攻读英文原著,广泛涉猎,丰富自己的知识;根据自己所申请的课程要求做有针对性的准备,用一年的时间,填补自己在中小学教育与国外教育之间在语言、文化、学业等诸方面差距,当有了足够的积累,再做申请,这样出去读书,更容易适应,也更容易学有所成,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培养跨文化能力

乔益阳是名副其实的小留学生,她15岁到美国加州读高中,如今已是美国中部一所州立大学大二学生了。在申请大学时,她没有选择加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加州一些大学的中国学生太多。从留学伊始到读大学,乔益阳在美国两个寄宿家庭共居住了三年,至今与两家人保持了很好的关系。她认为,美国家庭给了她很多的帮助,这些大多是学业以外的,但让她更好地了解了美国人的处事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如何与美国人沟通,如何寻求合作和帮助、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尊重和被尊重,这些都有助于她轻松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可谓受益匪浅。

留学海外,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文化,万事都要靠自己,什么都得重新适应,出国前学生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素质过硬才容易跨越留学生活可能遇到的种种困境。走出国门,留学生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要做到这一点,在入学之前,留学生就要有意识地对学业和学业以外的很多事情增加兴趣,比如对留学国家文化、对当地风土人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你可以努力让教授和同学们知道,除了知识,你更想深刻地接近身边的每个人,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如此,你就有可能获得外国同学和老师的好感,他们也会因此为你提供更多的接触留学国家各个层面的机会。

强迫自己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主动结交新朋友,在与人交往中除了彬彬有礼,还应学会协调关系、化解分歧,灵活地运用一系列技巧激励身边的人与自己配合,获得更多的合作者。这就是一个人的跨文化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不仅能缓解自身面临的各种压力,学习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上篇:如何应对和处置针对儿童的暴力
下篇:开学前帮孩子学会收心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