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社区为居民义务测量血压
要想有效避免社会实践作业沦为盖章作业,仅靠一方的努力是很难达到目的的。这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性,设计出符合他们兴趣和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吸引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实践。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陈若葵
暑假之前,不少学校都为中小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参加社会实践,并于开学后上交实践报告以及由相关部门填写、盖章的社会实践活动表。如今,暑假接近尾声,孩子们的这项作业完成得如何?他们参与的暑期实践活动是否具有含金量,抑或是敷衍了事、只求盖章?
丰富多彩 响应热烈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河北省蔚县空中草原举办了第二届“草原之夜营地节”活动,小营员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开展十公里草原徒步活动,领略了空中草原天气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阴云密布的有趣景象。夜晚,孩子们观星赏月、表演节目、参与时下流行的“撕名牌”游戏,小营员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和规则的重要,颇有收获。
5年级的方超家住北京市东城区,他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从去年开始,街道就安排了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有了新玩法”,方超说,“选择进警营当小战士,跟着武警叔叔一起训练,真正体验一把,感觉确实有点苦。我还加入‘祖孙微信班’,教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使用微信,体会到小老师的快乐,可有成就感了。”方超介绍,暑假期间,社区里的其他小伙伴们有的去公益市集当小老板,有的当社区送报工,有去美术馆当小馆长,有的采访社区达人当小记者……“我们忽然一下子有了不同的身份,觉得特别好玩,还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奶奶,天热您喝杯水吧。”说着,卢悦把一杯温水递到老人手里。新学期,卢悦将成为一名中学生。这个暑假,她选择到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敬老院,为需要日间照料的老人服务。卢悦表示,虽然是参加社会实践,但感觉还是很正规的。“上岗”之前,养老院的工作人员给他们几个学生做了培训。
“之前对这里不了解,来了才发现,社区里需要日间照料的老人还真不少。我在这里学会了为有需要的老人登记,学会了量血压、为老人做简单的按摩等,这样的实践真是很锻炼人。”
据媒体报道,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推出“海之梦”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辖区学生通过竞聘上岗的形式,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又“靠谱”的社会实践岗位。今年暑假伊始,该区举办了第四届“海之梦”青少年社会实践现场招聘会,共推出理货员、助理员、小管家、迎宾等236个岗位,吸引了辖区内3400名学生参与,最终,1957名孩子通过双向选择,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岗位。
缺乏新意 流于形式
据了解,相对于一些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限于放电影、开讲座、打扫卫生、铲除街头小广告或上街头宣传文明养犬,给孩子的总体感觉是比较单调,缺乏吸引力,孩子的参与度也很低。
然而,面对学校下发的“中小学生假期回社区报到考评表”,为了完成任务,部分家长不得不带着孩子到社区去点卯、走走过场。
据媒体报道,前几天,北京市丰台区的方先生带着一年级的孩子到社区报到。今年,社区为孩子们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打扫卫生。“把活动室桌子、凳子、窗户都擦擦,然后摆整齐了。”工作人员边说边把小水桶和抹布分发给孩子们。十五分钟之后,工作人员就来检查了,她顺手摸了一下刚擦过的桌面,见并没有灰尘,随口说了句:“不错,可以了。”便将手中盖好章的一沓表分发给家长。
五年级学生宋远刚放暑假时,妈妈就把社会实践活动表交到社区,7月底社区通知他去听健康讲座,时间为一个小时,听完之后,社区就会在活动表上盖章。“其实,很多同学都在那玩手机,真正听的并不多,但只要到场就行,并没有其他的要求。印象中,每年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听讲座就是做手工,花样太少,感觉没意思。”宋远表示,他很愿意参加一些动手性、实操性的活动,或者是一些岗位体验,但是不知道哪里有这类活动,并且,主办单位在活动后能给他们盖章。
在探讨这是否算社会实践活动时,家长方先生说:“社区也没条件,都是走走形式,所谓的社会实践,也就是意思一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意思一下”,还有一部分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实参加社会实践。海淀区家长吴女士表示,儿子开学要读初三了,面临中考,假期辅导班把时间排得满满的,根本抽不出空来参加社会实践,等上了高中以后再考虑吧。前几天,她已到社区去请熟人帮忙盖了章,这项作业就算完成了。
吴女士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称,每年开学前,都会有一批家长来“求盖章”,遇到这种情况,社区也很无奈,为了孩子回学校好交差,只能帮他们盖章。不少家长反映,社会实践活动的点子缺乏新意,开展起来“走过场”,孩子的参与效果也不好,家长还得“求盖章”完成任务,简直是暑假的负担。
对于那些并不需要盖章的实践作业,家长同样感到“压力山大”。今年暑假,北京东城区某小学一二三年级没有学科作业,取而代之的是“感受博物馆、科技馆的魅力,做一份手抄报。”“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发展”“了解不同流派的书法和碑文,并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参加社区文艺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家长廖先生认为,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基本上不能独立完成,这实际上是把暑假作业转嫁到家长身上。
社会实践不该沦为盖章作业
近年来,随着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小学校布置的暑期实践作业内容可谓五花八门、形式多样:进社区、养老院参加服务性、公益性实践活动;看电影、听讲座、参观博物馆,写下观看的心得感悟;自拟选题做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尝试撰写小论文……另外,一些学校重视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如要求小学生在家中为自己设置一个劳动岗位,可选择简单的洗碗、拖地、洗菜、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学校之所以会布置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出发点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利用暑假这个相对宽松的时间段,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掌握在教室里学不到的技能,有效地激活书本知识,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从而改变自己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者行为,从家庭和社会大课堂中获得成长的正能量,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这也是一些学校要求由居委会或其他机构盖章确认学生社会实践作业的根本缘由,是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对此采取应付的态度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采取的强制措施。
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在志愿服务中培养公益精神,是教育理念转化过程中一个不小的进步。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多数学校主要以“课程化”“作业化”的思维来看待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像对待其他课程的作业一样,简单、笼统地布置给学生后就静等收作业了,而与之相对应的社区或相关实践单位,也往往忽略学生的年龄和自身特点,缺乏对此类活动的精心设计,重结果,轻过程,流于形式,激发不起来孩子对此的兴趣。最终,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参与实践的效果。
导致学生社会实践作业“走过场”的另一个原因是,日常教育中没有或很少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具体示范和方法指导,缺少强有力的督促,以致于不少学生甚至家长面对这个特殊作业感到无所适从,结果只能以完成“书面作业”的方式来应付交差。这不但培养不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志愿精神,反而容易养成弄虚作假的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