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苏建军
从河南新密市的超化镇往东南行走5公里,有一个村叫黄固寺。村庄四周,黄土丘陵绵延,一座景观大桥横跨南北,一排休闲小木屋精美雅致,村民们家家都是花园洋房。
满脸沧桑的黄固寺村村支书樊海风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介绍说,村里有1327亩耕地,2431口人,其中妇女1221人。这些年,村里的农业实现了规模经营,村集体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共同发展,去年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5680元。
记者曾多次来到黄固寺村,原来的黄固寺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十岭九沟,破旧的窑洞,低矮的房屋,还有唉声叹气的村民,让人心酸。
今昔对比,黄固寺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得益于村里党员干部想干事儿,能干事儿,干成事儿的决心和行动,更得益于一个好带头人和大伙一起,走在集体发展的道路上。
集体经济主导 多业并举
上个世纪末的黄固寺村,异常落后,四年换了五位村支书。1990年春天,几位老党员和德高望重的老人推举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樊海风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就这样,做耐火材料生意的樊海风担当了这个重任。
樊海风18岁从邻村申沟嫁到黄固寺村,大半辈子都在村里。她许下承诺,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得罪人,要把村子领好带富!
当时村子穷,办公没经费,发展没资金,1993年,樊海风把自家的耐火材料厂迁回村,村民自愿入股,村里有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黄固寺村原来有个村办煤矿,但一直被个人承包,形成了“个人发大财、集体落小头、群众不沾边”的现象。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壮大集体经济,村委会决定把原来村里的三家煤矿进行资源整合,但究竟是把集体煤矿作价拍卖变为私有,还是坚持集体所有?关系到全村的发展,樊海风带头倡议将煤矿经营权收归村集体,经过全村党员干部代表多次讨论,最后决定保留集体投资,三座煤矿变为两座,两座后来又变为一座,集体资产占大头,销售收入成倍增加,为村里积累了大量资金。
从此,黄固寺村有了“下金蛋的老母鸡”。之后,村里又陆续办起了纯净水厂、服装厂、包装厂等十多家企业,村民们家家是股东,年年有分红,村里也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导,带动股份制、民营等企业发展的大好形势。
此外,黄固寺村大力发展以养殖业为主的生态经济,以村集体支持、个人承包的经营模式,建起了黄固寺村生态园,园里有名犬藏獒、孔雀、鹦鹉、斗鸡、画眉等观赏动物。同时,又兴建经济林,投资20余万元种植矮化核桃300余亩,在农业生产上推广新品种或新的耕作方式,使农业稳步发展。
村里还成立了手工编织协会,村民利用农闲时节制作香包、丝绢花卉、水晶制品。村民制作的手工艺品参加过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手工香包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
村庄的蓬勃发展,让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回流,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也解决了。
依靠集体 兴修水利兴建小区
记者沿着村边走访,看到黄固寺村好像是一个风景区。这些年,村里兴修水利、规划村庄、建设新居、美化公共环境等等,依靠的都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村民团结一致的集体力量。
从前的黄固寺村,十年九旱。1991年初春,国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村里利用这个机会,兴修水利,建设节水喷灌工程。村民们支起大锅吃在工地,挖渠道的督导任务分配到每名村干部身上,原计划耗时半年,结果87天就完成了。开闸放水那天,全村群众乐开了花,干渴了三个月的小麦喝了个饱。这一年,周边村庄因干旱减产或绝收,黄固寺村却喜获丰收,原先的旱岗薄地也变成了水利部的喷灌示范区。
黄固寺村地处采煤沉陷区,由于煤矿废矿回填处置不力,全村80%以上的房屋成了危房。2006年,村里开始建设新住宅区,而且,高起点规划,院中有花园,房前屋后有菜园。为了节约用地,第一个新小区就建在高低落差近30米的河荒老宅上,新房仅付成本价即可入住。之后,村里又一鼓作气建设了文明小区、和谐小区、幸福小区,在全市第一个实现整村搬迁,全村630多户搬进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居。
如今,黄固寺村新楼林立,道路八横八纵,幼儿园、小学、初中都离居民区不远,实现了一站式教育,并辐射附近三个镇几十个村,吸引了邻村的孩子来上学。
通过集中建设新社区,村里节约了500亩土地,这些地全部承包给村民,种植优质核桃、大樱桃、杏树、石榴等。目前,全村有种养殖、加工等专业户260余户,由过去的小打小闹发展成为集约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新局面。
楼建起来了,路修好了,村民富裕了,黄固寺村又开始文化寻根。从2014年起,村里着手重建黄固寺,村里一些老人自发成立黄固寺历史协会,研究记录黄固寺的历史。2015年8月,村里邀请大学旅游系的教授为黄固寺村进行规划,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升级版新农村。
培养人才 发展有后劲
立楼房不难,树人材不易,农村发展要靠科技,科技就是人才,不培养人才,这代穷,下代还穷!这道理,黄固寺村的村干部十分清楚,村民也明白。
村里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1995年9月,从初高中毕业生中选派第一批公费全脱产学习队,14个人,有去党校的,有去煤炭管理学院的,有去财经学院的,虽然当时村里的财政十分紧张,但在参加学习的两年间,他们全部带薪。
黄固寺村不仅培养干部,也培训村民。前些年,村里搞建设时,有一些石头要雕刻,问了几拨工人,要价都不低,村里干脆就派一个女孩去雕刻技术学校学习。女孩不仅带回来了技术,完成了雕刻,还给村里培养了一批雕刻技术工人。
有一年,村里还拿出500元让41岁的司秋霞外出学习制衣,她返乡后创办了制衣公司,产品供不应求,还带动了120人相继脱贫致富。
人才的培养,让黄固寺村的发展有了后劲。如今,村里有两个亿元老板、多个千万富翁,他们都成为村庄奔小康的带头人。
村集体壮大 妇女发展有机遇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步步推进,黄固寺村发生了大变化,变化后的妇女群众想什么,仅仅满足于居住条件改善吗?不是的,她们最真实的想法就是,住上新房子后还要手中有钱,要有自己在家、在社会的地位。一句话,就是要自食其力发家致富。
为此,村两委班子和妇女干部进行了专题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积极响应全国、省、市妇联推进实施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的号召,结合村里实际,大力发展适合女村民就业创业的特色产业,村里做好了三件事:
一是发挥好巾帼手工示范基地作用,大力发展手工业,先后筹资900万元,办起了神龙手工艺制作厂、麦子蛋糕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等,借助互联网平台,让产品走出国门。目前,手工编织协会有会员120人,安置妇女就业460人,每人每月增加收入1300元至1800元。
二是发挥好巾帼农业示范基地作用,发展特色农业。村里成立了“三八”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60亩,打造了“三八”农业专业合作社优质种植园,投入资金360万元,种植了核桃、樱桃、杏、石榴、葡萄、梨等优质果树,年产值可达1720万元,年利润340万元。目前,合作社拥有科技骨干15人,安排560名妇女创业就业,辐射带动320户群众依靠科技发展致富。
三是发挥好巾帼农家乐示范基地作用,发展旅游产业。去年以来,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家乐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妇女在传统手工艺、传统小吃、食品加工上的特长,拓展妇女致富渠道,使全村妇女致富有门、创业有路。目前农家乐基地已经有300多名家庭妇女就业,她们每年可增加收入1万到2万元。
在发展经济、带动妇女增收致富的同时,村里还非常注重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妇女之家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评选表彰“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活动,举办故事分享会,宣传良好家风。
走集体发展的道路,让黄固寺村的妇女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到村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建设中,充分发挥出妇女半边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