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7/m20160729d6c9ff7ca45844c0a303244f1d12170e.jpg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行走在党史路上报道组 在瑞金,有位普通妇女陈发姑,她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军嫂”“共和国第一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7/29/030126.html

等待处理…

“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

一生守望他 青丝到白发

2016/7/29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行走在党史路上报道组

在瑞金,有位普通妇女陈发姑,她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军嫂”“共和国第一军嫂”,送独苗出身的丈夫参加红军,历经风雨沧桑三个世纪,真情守望红军丈夫75年;她的故事,被网民称为“最悲壮的红色爱情经典”。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妇女报“行走在党史路上”报道组来到瑞金,瞻仰陈发姑的塑像和她亲手做的草鞋,聆听那段经典的红色爱情故事。

1894年10月,陈发姑出生在瑞金县武阳区石水乡下山坝大屋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不到两岁,父亲就把她送到同乡上山坝大屋穷苦人家朱家做童养媳。朱家只有一个独子朱吉薰,两个小孩青梅竹马, 1913年初,他们在朱氏祠堂拜了天地,正式结为夫妻。他们二人非常恩爱,一家人生活虽苦,但很幸福。

1931年9月,我党在瑞金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苏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陈发姑加入了区里的宣传队——武阳区蓝衫团,配合政府开展各种革命宣传活动,帮助照顾伤病员。一天,区里来到村子召开了动员会,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红军。她和丈夫明白参加红军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不禁心潮澎湃,丈夫萌发了参军的念头。

回到家中,儿子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年迈的母亲不知所措,一时无法接受。伯父闻讯后立即跑来对朱吉薰说:“你知道参军是干什么吗?是去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你是独子,你走以后,母亲怎么办?”丈夫听后默不作声。晚上,发姑坚定地对丈夫说:“你去吧,家里我会照顾好!”听了妻子的话,他第二天便到区政府报名应征,成为当时全区第一批参加红军的青年。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驻扎在苏区的红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朱吉薰随部队北上。

送行的日子到了,陈发姑强忍着泪水和丈夫告别。丈夫一去杳无音信,唯有家书值万金,发姑隔一段时间就托人给丈夫写信。头两年,丈夫还会偶尔回信,日子长了,信都石沉大海。

国民党占领了瑞金后,开始对革命群众疯狂迫害,发姑也未能幸免。敌人对她严刑拷打,逼她脱离革命队伍,与丈夫离婚,但她丝毫不屈从。怀揣着对革命的信念和对丈夫的爱,发姑逃离了敌军魔爪,开始了几年的逃亡生涯。

丈夫走后的第三个年头,婆婆也因贫病交加去世,小土屋只剩发姑一人。她更加迫切地想知道有关丈夫的消息,日夜盼望心上人能回来。她常常孤独地倚在门框上,一边唱着当年送行时唱过的歌曲,一边用期盼的目光眺望着村口……

等到了全国解放,当年同一天出发长征的瑞金幸存者都陆续回到了家乡,她仍然没有听到丈夫的任何消息。“哇哩(说了)等你就等你,唔(不)怕铁树开花水倒流。水打石子翻转身,唔(不)知我郎几时归?……” 从此,陈发姑每年都要亲手编织一双草鞋,寄托自己对远去丈夫的思念。1958年,年逾花甲没儿没女的陈发姑被当地政府安排在叶坪光荣敬老院。一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她就会拄着拐杖,向来人打听“我家吉薰有什么消息?”2008年9月12日上午9时许,老人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后安然去世,享年114岁。

屈指推算,从青丝到白发,陈发姑真情守望了丈夫75个春秋,草鞋也打了75双。75年来,她独饮那份孤独,75年来,她坚守那份爱情,75年来,她心路不改,坚贞如一。无情的岁月甚至夺走她双目的光明,直到去世的最后一刻,她仍是谈笑风生,嘴角里哼的还是那首凄婉感人的《送郎当红军》。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军嫂,为她塑起了雕像,以她的故事为原型,拍摄了电影《发姑》,主题曲《一生守望》催人泪下:“一生守望他,青丝到白发,我郎为百姓,杀敌赢天下,盼他平安归,心中多牵挂,他为革命生,我为团圆家。心儿随他走天涯,他信革命我信他,想他梦他思念他,哪怕只说几句话。想他梦他思念他,唯有夜夜望月牙……”

上篇:瑞金:吃水不忘挖井人,红色基因代代传
下篇:红土地上的感动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