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7/m20160726592da54d622d4e3f855d3f49a9f06bd8.jpg
美媒:女政治领袖未必代表女性利益 据美国《新共和》杂志7月15日发表评论称,女性当选政治领袖是否可以推动性别平等,要视其采取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7/26/030066.html

等待处理…

国际连线

2016/7/27

美媒:女政治领袖未必代表女性利益

据美国《新共和》杂志7月15日发表评论称,女性当选政治领袖是否可以推动性别平等,要视其采取的政策而定,单凭“女性”身份是不足以认定当选的女性领导者必然会对性别平等事业有所助益的。

近日,英国新任女首相特雷莎·梅上台,加之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世界政坛涌现“她力量”。舆论认为这是女性权力崛起的绝好时机,女性即将迎来新的春天。

然而,《新共和》杂志的此篇评论称,女性当选政治领袖,是否意味着女性同胞可以从中获益,不可一概而论。女性参加选举或许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女性参选,进而促进女性力量崛起,但这种影响是很短暂的。

评论认为,当下世界最有权势的几个女性,包括英国新任首相特雷莎·梅、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所采取的部分措施甚至是与女性利益背道而驰的,这使得女性主义者勾勒出的想当然的美好图画,即少数几个女性精英进入领导层将会造福女性,遭到质疑。

评论进而指出,推进性别平等更关键的是在社会中消除阻碍女性获得平等的结构性障碍。女总统、女首相的出现意味着女性逐渐打破政治领域的“玻璃天花板”,这固然令人欣慰,但对全世界广大女性的命运而言,更关键的是这些女性领导人的意识形态以及她们所代表的利益群体。

非洲发展银行拨款1240万美元搭建女企业家合作平台

据新华网英文版7月19日消息,非洲发展银行19日宣布拨款1240万美元用于赋权女性。此项资金将用于一个名为“5000万女性发声”的项目,用以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女企业家搭建合作平台。平台将覆盖36个国家,并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使用。

非洲发展银行一位项目官员称,至2022年,撒哈拉沙漠以南女企业家获得银行贷款的概率将由现在的4%上升为10%。非洲发展银行表示,项目将于2017年后的3年内得到落实,至2022年平台的月均使用人数将达到5万,届时将有望增加10%的工作岗位。

澳大利亚研究表明,女性是组建家庭的关键决策者

据英国《卫报》报道,澳大利亚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是否组建家庭的决定中,女性才是关键决策者。研究发现,女性对于夫妻情感的满意程度及其财务安全感与其怀孕的概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男性对于夫妻情感的满意度与其生孩子的意愿之间并无相关性。此项研究还发现,男性的收入情况与其伴侣怀孕的概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男性收入每增加1000美元,其女性伴侣怀孕的概率上升1.5%。

此项研究的作者罗格·威尔金斯教授认为,此研究结果吻合于传统性别角色模型,表明传统性别角色在社会生活中依然很普遍。研究还发现女性工作与怀孕之间存在矛盾,不管收入如何,职场女性怀孕的概率都会降低。但当女性受雇于拥有500名员工以上并可以提供更好福利待遇的公司时,工作对女性怀孕的负面影响会减半。

美国经济学家表示:选择比男性赚钱少职业非女性本意

据《赫芬顿邮报》报道,比男性赚钱少不是女性主观“选择”的结果,尽管在谈论到性别收入差距时,批评女性的声音认为,女性常常在低于男性工资水平的专业内找工作,因此,她们的工资自然低于男性。但是,赫芬顿邮报援引经济政策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伊利斯·古尔德于7月20日发表的研究结果表示,存在这样的批评只是因为人们不完全了解现状。

伊利斯·古尔德的研究显示:即便是在同一职业领域内,女性的工资也低于做同样工作的男性,以医生为例,女医生的工资水平平均比男医生低5.1万美金。研究还指出,即便是女性“主观”选择从事低收入行业,也是由文化因素中的性别角色规范和期望塑造的,这导致了男女两性在教育和求职路径选择上存在差异。比如,相比于男性,女性总不被鼓励参与到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领域内。即便女性进入到高收入的高科技领域,也总是被这一行业内男性主导的文化排斥,高科技领域女性离职的概率远远高于男性。

此研究还进一步指出,每当女性进入到某一领域,该领域的薪资水平就有下降趋势。当女性进入到一个行业时,这个行业就立刻显得不那么重要,似乎也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了,性别歧视潜在地渗透到了这些决定中。除此之外,鉴于家务劳动仍然被视为主要应该由女性承担,女性实际上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这也使得她们不得不放弃那些要求较高,工作时间较长的职业。(刘天红/编译)

上篇:探索性别平等视角下的性健康教育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