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云
“北京瘫”的诞生,以戏谑始。而不乏自嘲的北京人,也便顺手接下。
这本来很好——人们即便常娱乐过度,却也证明人们常娱乐贫乏。所以,冠以北京的名号,把这“瘫”字放大,哪怕是带了调侃,但只要还没到恶意,就依然可以接下,供人一乐。北京精神有“包容”一说,这个接下,就是包容,无则加勉的包容。
然而“虫二”二字真不是随便说的,不管雅俗,只要娱乐一出,便有嗅觉灵敏的评论家,马上起飞飘在云端,睁开一只“慧眼”,俯瞰芸芸众生,然后就要指点迷津了。
第一波评论家的武器是科学。他们在请教方家之后,发现“北京瘫”居然是颈椎、胸椎、腰椎乃至尾椎的大敌。所以,这肯定是个恶习了,若为小命儿记,必须革除之。
科学总是无敌的,但科学的棒子,乃至挥舞棒子的人,如评论家者,却从来都需要提防。就像我们后背上的这条脊椎,从最早的席地坐,到之后的垂足坐,再到今天的“瘫”坐;从无所依靠,到添加了靠背,再到靠背的角度逐渐加大,就是一个逐步获得解放的历程。这个追求舒适的渐进的过程,你固然可以批评,但要批评,也请先把这全貌厘清了再开始,否则,你就不是科学的态度,科学就只是你手中的棒子。就算你看不惯“瘫”坐,也须科学地意识到,造成“瘫”坐的,是沙发设计和生产者,而非北京人。而“瘫”坐者,也绝非北京一地之人,包括评论家——要不你给我们表演一个脊梁不沾靠背的沙发坐看看。
但是评论家最致命的武器,还不是科学,而是道德。也只有等他们挥舞起道德的棒子时,一般而言有两个意思——一是他们真急了,二是他们没辙了。在他们眼里,“北京瘫”最严重的问题,不是伤人,而是伤风——世风的风,是“欠文雅、不文明”,是在任何时代都该“遭鄙夷、唾弃”的气质,是“没钱、没出息”,是在“个人仪容和形体上欠自律”的“屌丝”和“废柴”。你看,评论家急没急。
当然,在评论家眼里,正襟危坐依然是正统的。因为只要坐对了,这就是成为好孩子的第一步,然后再辅仪以站如松、行如风,那你就离他们眼中的翩翩君子不远了。而离君子越近,则你离“屌丝”和“废柴”的距离就越远。你看,你个坐姿的选择,就意味着你人生的方向。
但见识到真正“坐”出君子之前,我还是宁愿相信自己亲见的,也不独评论家,而是包括所有人里,正襟危坐的伪君子不是没有。相反,习惯了“瘫”坐的升斗小民,尽管依旧“没钱、没出息”,尽管脊椎可能受伤,却不乏一份真实和坦荡。我想,能飞到半空中指点迷津的评论家,大约不会连我所见的都看不到吧,或者只是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