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7/m20160708d36713fff3ca4aaa98c78f875df4379c.jpg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宋美娅 “我叫吉克木布。”“多大了?”“25岁了,去年刚大学毕业。”稍顿,他表情郑重地说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7/08/029391.html

等待处理…

吉克木布家乡的教育扶贫之变

——扶贫调查四川行之二

2016/7/8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宋美娅

“我叫吉克木布。”“多大了?”“25岁了,去年刚大学毕业。”稍顿,他表情郑重地说:“我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这是一个彝族小伙子,嘴角总是挂着一抹浅浅的微笑,眼睛明亮,皮肤不算白,浓密的黑发有点卷曲。在西昌市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中国妇女报·中国女性网记者见到了他。董事长贾佳是一位当地小有名气的彝族妇女创业者,她把吉克木布介绍给记者:“他是这里的设计师,让他带着你参观一下。”

在中国彝族服装陈列馆,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彝族男女服装,吉克木布拿起一个木制的小纺锤和一个装着羊毛的小竹篓说,他的妈妈就是这样纺线。这是一种原始的纺线方法,一只手捻转纺锤, 然后把羊毛拉匀纺成线。“没有纺线车吗?”记者问,吉克摇头,“没有。”吉克木布的家在凉山州美姑县,他在记者的本子上写下村子的名字叫红子莫村。凉山地区是我国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是我国最后一个消除奴隶制的地区,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完整地保持着本区域内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样式和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比较原始。

吉克木布介绍,他的爸爸妈妈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在家里种玉米。包括贾佳,这位能干的致富带头人,也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吉克木布小的时候和其他彝族男子一样,到山上放羊。彝族的民居大部分住在山上,那里的气候寒冷潮湿。在凉山州的6万多平方公里之内,几乎都是山区,红子莫村的最高海拔3700米,最低海拔2100米,山上常年气温较低,在这样的地方,农作物的产量很低。

吉克木布12岁时才上学,没读过一年级,直到现在,他的拼音都让他“很恼火”。那个时候,村里没有学校,走到学校要一个多小时,他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都是一天学没有上过,不识字,吉克木布解释为“高山上上学不方便”。受教育程度低,一直是彝族青年走出大山的最大障碍,不识字或者识字少,即使走出大山就业也难,对于其他地区的农村青年来说很容易的外出务工路,彝族青年也难以走得通。吉克木布的哥哥姐姐都没有出去过,姐姐早早就结婚了。有调查显示,彝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受教育时间短,文盲、半文盲人数即使在近些年也是不降反升,反贫困的智力支撑力弱。

精准扶贫提出来“扶贫先扶智”,《凉山州十二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中就包括《凉山州教育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凉山州政府提出,要把教育作为脱贫的治本方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扎实抓好职业教育。吉克木布告诉记者,现在他家乡的孩子们都读书了,三四个村子有一个学校。虽然路还是有点远,但是可以住校,而且住校还有补贴,每天有营养餐,书本费全免。

记者观察到,凉山州的学前教育已经向乡村覆盖,在2016年西昌市美姑县教育局聘用一村一幼教点辅导员的榜单上,共143个村有幼教点,每个点上两名辅导员,红子莫村也榜上有名。吉克木布近日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村里有了幼儿园,也是在有小学点的那个村。记者也从《凉山州教育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中看到:全州要撤并规模小、效益差、办学条件简陋的村小或教学点,将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就读寄宿制学校,撤并的村小或教学点举办托儿所。

吉克木布总是说起他的妈妈,说妈妈老了还在劳动。红子莫村原来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弱的村,县里有一个扶贫办法叫“强村带弱村,携手奔小康”。和红莫子村相邻的一个叫板诺洛的村子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算是个强村,两个村子就结成帮扶对子,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强村要在党员带头作用上,资金扶持上,种养殖品种调整这三个方面,都要给红子莫村以有力的扶持和带动。村里经济会越来越好,吉克木布的妈妈的日子也会好起来。

到现在为止,吉克木布仍然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他毕业于西昌学院的美术设计专业,除他之外村里还有几个正在上中专的学生。在贾佳彝族传统服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里,记者看到,机器沙沙响着正在生产的彝族服饰的花边,正是他设计的图案。吉克木布说,当上了设计师,他就可以寄钱给爸妈了。

上篇:不得明示或暗示法院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