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7/m20160703b91aee89faa34a2d846aa2645f199261.jpg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蓓□ 张敏 在安徽省合肥市合作化路与清溪路北侧一排低矮的民房里,居住着两个外来务工人员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7/03/029206.html

等待处理…

“不能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

2016/7/3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蓓

□ 张敏

在安徽省合肥市合作化路与清溪路北侧一排低矮的民房里,居住着两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两个家庭的夫妻都来自于农村,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生活在这个城市。

城里的生活难处多多,挫折不断,但他们一直在坚守,在拼搏,只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让孩子拥有一个与自己不同的未来。

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出来

6月18日下午5点多钟,33岁的陈玉妹正忙着刷锅做饭,两个女儿在屋里玩着跳绳游戏。房屋实在太小,连转身都很困难。

陈玉妹是安徽淮南人,2007年,她和丈夫带着出生不久的大女儿来到合肥打工,第二年,他们东拼西借,花17万元买了一辆渣土车,丈夫每天夜里给各大工地运送渣土,直到次日凌晨5点才能回家。

“那时候车少活多,渣土运输生意非常好,几年时间就还清了全部外债,还积攒下10多万元。”陈玉妹说,当时,他们的大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她本想再出去找份工作,多攒下些钱,在合肥付个首付买一套商品房,那样,一家人也有一个像样的家,但就在这个时候婆婆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不仅花光了他们的积蓄,还欠下了一些债务。他们的买房梦从此破灭。“如今周边房价均价破万,再也买不起了。”

2011年,小女儿出生,以后,她的身体一直不好,需要照料,陈玉妹根本抽不出时间外出打工,而随着城市推行智能环保渣土车,老式的渣土车已经落伍,丈夫的渣土运输生意一落千丈,只能在工地上运土,遇上下雨天无事可做,也没有收入。

陈玉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两个女儿上幼儿园时,选择了附近最便宜的民办幼儿园,一年也要6000多元,上小学时又交了18000元的借读费,成为插班生。“当时真想回老家,再怎么也不至于要租房吧?”可一想到当初决定来合肥打拼的目的,陈玉妹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两个孩子先后上学,陈玉妹终于有了一些空闲时间,就到附近一家妇婴用品店当起了导购小时工,1小时11元工钱,还能腾出时间去接送孩子。

如今,陈玉妹更坚定了在城市坚守的决心,因为那关系到孩子的未来,“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出来,不能让她们再走我们的老路。”陈玉妹说。

租住在陈玉妹家隔壁的是杨群一家人。杨群是安徽滁州定远县人,也曾是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多年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两个孩子的教育,他们告别家乡,举家来到合肥务工。

和陈玉妹家一样,子女的教育费用和家庭开支也是杨群一家的沉重负担。杨群的丈夫曾是一名粉刷匠,过去家装行业很吃香,收入很不错,但因为一次意外,丈夫不慎从高处摔下,摔伤了腰椎,落下了病根,再也不能进行高空作业,也不能干重体力活了。

为了能在这个城市继续生活下去,杨群两口子买了一辆三轮车,丈夫从水果批发市场购来时令水果,每天走街串巷叫卖,“价格很便宜,主要是薄利多销。”因为没有固定摊位,丈夫风里来雨里去,杨群每天都要给他送饭。如今,杨群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租个门面房,安安稳稳地做生意。

和陈玉妹一样,杨群也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起码,那样就不会走我们的老路了”。

期待自己和孩子真正融入城市

杨群和陈玉妹两家都已在合肥生活多年,但她们跟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时发现,即便接受相同的学校教育,外来务工者子弟与城市里的孩子仍有着明显的差距。比如城市里的孩子胆子大、不怕人,兴趣爱好很广泛,既会唱歌跳舞还会绘画,而自己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才艺,还显得有些内向,甚至胆怯。她们也想过让孩子上一个兴趣班,但每门课每节百十元的费用,让这两位母亲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她们知道只有多赚钱,才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钱又确实难赚。

目前,陈玉妹做的销售工作最需要朋友圈和人脉,而这正是她最欠缺的。每次看到身边有职业经历的同事,靠着往日不断积累的人脉资源,业绩蒸蒸日上的时候,陈玉妹总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可是,光埋怨没用,人脉也需要一点点累积,希望从现在开始,还不晚。”陈玉妹自信地说。

让陈玉妹和杨群欣慰的是,2015年5月,她们的暂住地所在的琥珀街道社工服务中心推出了针对5岁~15岁青少年的“童行助力计划”,专门针对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的孩子制定培养方案,社工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促其掌握一门技能,提高个体就业能力,给孩子免费送去书桌书架,添置儿童图书,并安排大学生志愿者提供课业、兴趣辅导。目前,已有包括陈玉妹家和杨群家在内的100多个家庭直接受益。

即使如此,陈玉妹和杨群更多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和孩子与这个城市之间有着一道鸿沟。具体是什么,她们也说不太清。不过,她们相信,总有一天一家人都会真正融入城市,跨过那道无形的鸿沟。

上篇:新疆观光农业吸引游客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