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江平
在新疆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的一个农家小院,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人等着一个人分配任务。每天120~150元的劳务报酬每年能够吸引约3000人到这个小院来。分配任务的是呼图壁县德顺兴果蔬销售保鲜合作社和呼图壁县朝阳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菊兰,一个地道的农民,但她却让农民这个词在变得更有价值。
从最初只是想让几个孩子能够有口饭吃,到处找事做,到如今自学成才身家几百万,高菊兰不仅实现了小康,还成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现在她种植的800多亩葡萄不仅销售一空,每年还能够帮助周边村民实现劳务输出3000人,人均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
“致富女能手”“科普带头人”“爱心妈妈”,这些都是她的称号,高菊兰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她从大字不识的一个农村妇女到一个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坚守的就是诚信、善良,用不断学习来完成自身成长。
学知识学技术 创办合作社
2000年之前,高菊兰是新疆呼图壁县一个普通农民,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在有限的土地上操劳,当时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几个孩子养大成人,有口饭吃。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高菊兰明白一个道理,有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2002年,高菊兰到新疆农业大学参与了专门为农民朋友开设的特色种植班,学习园艺栽培和葡萄种植技术。
呼图壁县气候独特,日照时间长,适合种植葡萄等农作物。在当地富民政策的鼓励下,高菊兰开始小规模种植葡萄,之后开始流转土地专门种植葡萄。
2011年到2014年,高菊兰先后创办德顺兴果蔬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朝阳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成立合作社前,为了提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加入合作社,高菊兰印制了千余份宣传材料,挨家挨户到农民家中宣传,在她的引导启发下,首批有5户农民愉快地申请加入了合作社。
村民周汉民,原来常年以种棉花为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卖点棉花等作物维持,收入微薄,生活拮据。他看到村里参加合作社的其他农民种植葡萄挣了钱、发了家,也动了心。2012年他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愉快地接纳了他,考虑他家的实际情况,还给予了一些优惠待遇。周汉民当年就有了收益,不仅还掉了往年的外账,还挣了5万元,他逢人就说:“多亏合作社,使我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像周汉民一样,许多村民受益于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人也越来越多。
搞培训拓市场 助农民增收
2016年,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高菊兰的葡萄种植扩大到800多亩,并建成了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高菊兰又碰到了新问题,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文化程度欠缺,没有专业知识,外出务工存在一定困难,许多妇女家中还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在呼图壁县乡镇领导的支持下,高菊兰又创办了朝阳劳务农民服务合作社,对社员进行基础农业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了一部分专业技能,实现了每年劳务输出3000人,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高菊兰始终在琢磨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等问题。她建了冷库,把新鲜葡萄入库,在不同季节上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合作社成员及周围农民,通过合作社联系和收购销售,每户提高销售收入万余元。
有了产品还要有好买家才行,高菊兰于是紧盯国内外市场,通过联系内地经销商、农展会等,近几年共销售果品 6000 余吨,每年以1000吨的速度在递增。如今跟高菊兰一起种植葡萄的农民根本不愁卖。
解决了这些难题,高菊兰还利用合作社专门建立了培训教室,在农闲时间对社员进行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技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系统培训。
高菊兰未来的目标是有一个万亩葡萄种植规模,她想让更多的农民跟她一起靠诚信、学习、创新,来提高自身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做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