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6/m201606301380aa13b95e48e7972e934342761c90.jpg
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对世界的反抗萌生于某种心理受阻,每一种受阻都是一次挫折。这种挫折感会慢慢演化为内心的敌意和无力感,道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6/30/029146.html

等待处理…

过分强调竞争

容易让孩子变成“精神童工”

2016/6/30

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对世界的反抗萌生于某种心理受阻,每一种受阻都是一次挫折。这种挫折感会慢慢演化为内心的敌意和无力感,道德变异就从这里开始。所以减少挫折感,是呵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在当下,制造儿童挫折感最多的,莫过于无所不在的竞争。

■ 尹建莉

如今,虽然理论上人人都会说“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却时时刻刻被推入“比”的境况中。

从幼儿园开始,要比谁听话,比谁表现好、认字多,在进入学校之前开始,他们对竞争的准备就远多对合作的准备。学校生活又对竞争进行持续不断的训练。把学生分为好中差,已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一种思维模式,以考试为主、名目繁多的评比和竞赛几乎控制了学校生活……孩子间的关系被搞得无比繁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被挑拨,生命与生命间的和谐被摩擦出创伤。太多的孩子既不会和他人相处,也不会和自己相处。

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对世界的反抗萌生于某种心理受阻,每一种受阻都是一次挫折。这种挫折感会慢慢演化为内心的敌意和无力感,道德变异就从这里开始。所以减少挫折感,是呵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在当下,制造儿童挫折感最多的,莫过于无所不在的竞争。

英国教育家A.S.尼尔认为“所有的奖品、分数和考试都会妨碍正常性格的发展”。

不能否认,竞争可以表面化地、暂时性地带给少数孩子以荣誉,却会让绝大多数孩子陷入自卑感、无力感中,让他们心理失衡。当竞争挫伤他们后,许多为人父母者却又错误地归因为现在的孩子受不了挫折,于是更疯狂地提出“挫折教育”——其心理前提是: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无挫折的环境中,活在蜜中,要给他们点苦吃。

这种归因是如此浅薄,对策又是如此粗陋。

事实是现在的孩子,他们的挫折感比任何一代人都强,他们的小手尚且笨拙时,就被要求拿笔写下精确的作业;他们最该无忧无虑的时光,却是在管制严格、评比繁多、压力重重的幼儿园和小学度过;最该让他们信任和依赖的父母,经常是他们最要提防和反抗的对象……他们稚嫩的生命从一出生就不能自然绽放,处处受阻,虽然衣食无忧,却是“精神童工”,承受着和年龄不相符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老人竞争的问题现在不是问题;而儿童竞争的问题则十分突出。

教育家杜威主张“我们称作学校的社会机构的首要职责就在于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所以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不是去直接向未成年人宣讲道德理论,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适于道德正面生长的健康环境,这当然需要各种因素进行合力,但当下最简单最现实最易操作的,就是减少竞争,减少未成年人挫折感。

(作者为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著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

上篇:让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再犯难
下篇:近八成爸爸深感育儿负担沉重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