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6/201606270202cffef9cb4c5aa7def2ca79ecc067.jpg
“满绣”非遗第四代传人闫桂维向女孩们传授技艺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妇联构建了“服务中心+实践基地+龙头企业+专业村+妇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6/27/029018.html

等待处理…

非遗“满绣”,在妇女手中重放光彩

2016/6/27

“满绣”非遗第四代传人闫桂维向女孩们传授技艺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妇联构建了“服务中心+实践基地+龙头企业+专业村+妇女(家庭户)”的“满绣”运营模式。让“木兰皇家满族刺绣工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光彩,并成为妇女们脱贫、创业和致富的手艺。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丽婷

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县城,有一个新建的文化产业园。古玩字画、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宝贝在这里绽放光彩。最吸引记者的当属女人们飞针走线绣出的一件件精美的工艺装饰品:枕头、香包、屏风、围巾、衣服……

走进上世“满绣”公司,几十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在闫桂维的讲授下,专心地做着“女红”。闫桂维从小耳濡目染学会“满绣”,现在被命名为“满绣”非遗第四代传人。她介绍说,这些女孩都是县职业技术中学的学生。“2015年开始,每周四节课,女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学会后自己可以创业,有的还可以留在我这里就业。”除了培训职业学生,闫桂维还培训村里的留守妇女,培训绣娘。

“满绣”即满族刺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满族汉族混居的广大农村,是学习汉族刺绣后的产物。时光荏苒,这一老技艺并没有失传,但“满绣”也多限于自家里使用。

如何让木兰皇家满族刺绣工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光彩,并且成为妇女们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手艺,围场妇联全面构建服务中心+实践基地+龙头企业+专业村+妇女(家庭户)的“满绣”运营模式,为打造木兰围场“满绣”之乡,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探索。

首先,要有强大的支持,“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满绣”为主的妇女手工业,并承诺重点在税费征缴、信贷扶持、品牌建设、创业就业等政策上给予扶持。

县委、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责成县妇联创建民族文化产业孵化基地,集中打造以“满绣”为主的民族文化一条街,并提出对“满绣”企业给予房租、水电暖等方面全额扶持3年。

围场妇联顺势而为,依托“满绣”重点企业创办了围场妇联巧手创富家庭手工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心由多个功能区组成,分别设产品现场制作流程展示区、产品展示展销厅、手工技能培训区、商务洽谈区等。吸纳了就业服务局资深创业讲师、重点乡镇妇联干部、县内手工龙头企业、优秀专家技师加入。

同时,在创办家庭手工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与县扶贫办、就业服务局共同创办巧手创富扶贫开发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满绣’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从业者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等要求都不是很高,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灵活自由,是一个吸纳就业人数较多、适合各个年龄段妇女就业的产业。”围场县妇联主席万丽果说。

百福“满绣”公司经理李想,姥姥是流放到围场的苏州绣娘的义女,自小她就熟稔“满绣”技艺。今年春节后县妇联搭桥帮她接到了一个大订单,一年至少生产5万条“满绣”装饰的围巾,连续5年供货。

于是,百福“满绣”公司和县妇联一起开始培训农村妇女,自4月份始已经组织了3期培训班,涉及7个村子300多人。“避开农忙时节,今年还将会培训千人。培训的妇女成为熟练工后,就可以签订合同开始做活儿。靠‘满绣’最低一个月能进账1500元。” 李想说,妇女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在抓好常规培训基础上,县妇联与扶贫办对接,确定对4个贫困村进行项目扶持,每个项目户2000元扶贫资金,直接拨付到户,将保证每个贫困户除参加县里免费统一培训之外,用于自身深入学习“满绣”技能,购买原材料等,以确保所用资金用于发展家庭手工业增收致富。

上篇:以感恩和谐家庭
下篇:妇联的真诚付出换来了企业的支持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