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6/m20160625dc2cb81fa7ed48a2982b60eedda0ca95.jpg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见习记者 韩亚聪 记者 肖婷 杜洛尾村香房组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以西50公里处,5月份刚刚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6/25/028978.html

等待处理…

一个陕北山村的幸福与烦恼

——编辑记者“延安行”基层记录

2016/6/25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见习记者 韩亚聪

记者 肖婷

杜洛尾村香房组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以西50公里处,5月份刚刚由一个独立村合并到杜洛尾村,成为一个仅有四十余户人家的村组。危旧房重建、农家院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十年时间,这个村组经历了种种可喜变化,越来越多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村民脸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变化的背后,这个小山村也经历着新的烦恼和考验。

从一两千元到七八万元

香房组47岁的组长贺年有总是后悔没能留下一张自己家老房子的照片。

那是由四孔破败窑洞组成的小院,1989年,贺年有在其中的一孔窑洞里成了家,并和家人在窑洞里生活了17年。

2003年夏季,杜洛尾村香房组(时称“香房村”)遭遇了一个多月的连阴雨 。泥拓的院墙倒了、窑洞背靠的土坡塌了,“到处东倒西歪,像刚打过仗一样。”贺年有回忆,就连当时到香房组察看灾情的县领导都感叹“怎么还有这样的地方”。

曾在香房组驻村的双龙镇干部常军利记得,2004年正值村委会改选,村民们在村里刚刚经历洪涝的桥头举手进行了表决,当时“连个像样的办公地方都没有”。

洪涝过后,有些受灾的村子整体移民搬迁,香房组村民舍不得这片土地,于是就有了“就地移民搬迁”——在原址上对村子进行重建。

2004年申请,2005年开始建设,香房组每户人家得到了1万元外加每口人2000元的重建资金。2006年,一幢幢砖瓦瓷砖新房建成,柏油马路穿村而过,曾经户户住窑洞的香房组实现了“华丽转身”。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连串除居住环境外的其他变化。贺年有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2003年自家年收入到年底一盘算,不过一两千元,有些人家甚至更低。“居住环境变了,好像想法也就变了。”村里人开始从安于现状的种地,逐渐转变为到周边的煤矿打工增加收入,就连平时喜欢打牌的人都四处谋生挣钱。

贺年有则在乡镇干部的“倒逼”下开始投资农家乐。“当时非常不情愿,农家乐是个什么东西啊,不想搞。”虽不情愿,他还是投资几千元买了冰箱等物资。让他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年时间,自己的家庭因之而变。贺年有算过,除去各项成本,农家乐一年的收入能够达到七八万元,有时甚至超过十万元。

如今,这个村组共有5家投资了农家乐。一部分村民也因此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烦恼带来改变的勇气

香房组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收入也因煤矿、油田而多元化。但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他们面对的不只有幸福,还有引人深思的烦恼。

51岁的村民刘小红的烦恼,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会遇到,那就是娃娃们的上学问题。

刘小红的孙子今年四岁,正是上幼儿园的年龄。然而,由于杜洛尾村人口不多,没有包括幼儿园在内的任何学校,孩子们想上学就得到相邻较为近便的店头镇。这意味着,家里必须要有一个人在学校周围租房陪读。刘小红的儿媳妇也因此成了陪读家长。贺年有告诉记者,如果家里有孩子上学,那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就多了一个陪读者,少了一个劳动力。“陪读租房每个月也得花费300元左右。”

除了教育的烦恼,就业和发展的烦恼也越来越凸出。

煤炭行业近来不景气,香房组周围的煤矿企业不再聘用当地村民,这让村民少了一个重要的就业途径。年轻人也因此面临着既不会种地又打工无门的尴尬境地。

刘小红的儿子今年26岁,目前待业在家,靠偶尔打零工为生。据了解,在香房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贺年有的儿子也在一次次在外打工的不顺中返回老家,跟随父亲一起经营农家乐。

村子的发展也让贺年有头疼。

前些年,种植松树苗曾让村里的一些人着实赚了一把。但随着大批种植户的涌入,这个赚钱的项目也让很多人无功而返;香房组也曾经有过投资牡丹园和垂钓园的机会,但想象的20万元投资和实际所需的300万元投资,让这个并无多少集体收入的村子望而却步。

虽然面对诸多烦恼,但村民不失希望,政府也不失勇气。多位村民表示,他们理解村庄发展中的必然起伏,也希望通过不断尝试来“突出重围”。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他们正计划在附近新成立的林业公司与村民之间牵线搭桥,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

上篇:天灾无情,我们一起渡过难关
下篇:弘扬上海精神 巩固团结互信 全面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合作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