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6/m2016062308723c67cfdd454eb60670df344fc9bb.jpg
□ 杨朝清 复旦大学“70后”海归副教授郑磊这几天“火”了。他与研究生合写的一篇论文,被国内一家核心期刊约稿,不料在最后发表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6/23/028924.html

等待处理…

“不让硕士署名”折射身份歧视与偏见

2016/6/23

□ 杨朝清

复旦大学“70后”海归副教授郑磊这几天“火”了。他与研究生合写的一篇论文,被国内一家核心期刊约稿,不料在最后发表前,对方突然提出硕士生不能联合署名,只能保留导师自己的名字。沟通未果后,郑磊果断做出了“不让学生署名,我就只能撤稿”的决定。(6月21日 新华网)

导师和研究生合写论文本是一件平常事,“不让学生署名撤稿”则让我们见识了一位大学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一篇论文由导师和一名或者多名研究生合作撰写再正常不过,“不让学生署名”则让人们体验到了这家核心期刊的傲慢与偏见。

论文联合署名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一方面,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过导师的指教,在论文发表的过程中得到过导师的帮助;另一方面,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导师的身份标签有助于提升论文的身价和分量。

这家核心期刊为了保障论文的品质,对论文设置一些门槛无可非议。只不过,“硕士生不能联合署名,只能留下老师的名字,除非学生是博士生”的规定,显然经不起推敲。这家核心期刊的“身份歧视”,不过是“重资历、轻学术”的国内学术生态的条件反射。

“为徒争署名”的郑磊成为不少网友心目中的“好导师”,就在于他做到了许多人不愿意也不敢做的事情。面对核心期刊的傲慢与偏见,一些大学教师选择了妥协、退让的方式,不愿意破坏与核心期刊的合作关系。但郑磊没有忽略研究生的利益,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和学术创新。“不让学生署名撤稿”,折射出了一位大学教师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在一个改革和创新的时代里,给年轻人提供机会,要少一些“口惠而实不至”。当年轻人的创新热情得不到呵护、让年轻人的创新缺乏平台和渠道,必然会损伤他们创新的意愿和动力。“不让学生署名撤稿”犹如一面镜子,观照出当下学术创新一些人为的“藩篱”。“好导师”郑磊的价值坚守,说到底只是为人师者的一种本分。在社会底线不断被突破的格局下,这样的本分就显得弥足珍贵。减少身份歧视,多一些“以实力论英雄”,学术创新才会更有活力。

上篇:2.5天休假未落实体现政策弹性化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