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6/m201606187fe9229369514b31ae539931ec873c08.jpg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驰 5月最后一个周末,傍晚时分,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讲演大厅门前已排起长队,等候领票入场,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6/18/028758.html

等待处理…

镜头会给你另一双眼睛

——侯贺良“享受体育摄影的乐趣”讲座侧记

2016/6/18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驰

5月最后一个周末,傍晚时分,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讲演大厅门前已排起长队,等候领票入场,其火爆的人气和当红作家的讲座不相上下。

原来,这里即将开讲的是一场以“享受体育摄影的乐趣”为主题的讲座。按照讲座主办方香港摄影协会的介绍,主讲人侯贺良来自山东,长期从事摄影和新闻出版工作,历任山东画报社总编辑、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在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方面成绩卓著。从简介看,侯贺良是个得奖专业户,他曾拿下“杰出航空航天摄影师”十佳之首、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和“新加坡世界摄影家集会金奖”等国内外上百种奖项。

侯贺良的讲演从46年前的自拍照片开始。

那是17岁的他在自己暗室里支起三脚架拍摄的。因为有扎实的美术绘画功底,侯贺良没有像当时的同龄人一样,上山下乡,他被推荐到济南一所监狱当宣传干事。工作没多久,领导布置给他一个任务,摄影。

单位交给他的第一部相机是德国的禄莱福莱双镜头的,还有一部135的相机。

1970年,有相机的单位都很少,别说一般家庭了,更何况,还有高品质的禄莱福莱。

侯贺良一摆弄上相机,就再也放不下了。

当时,在实用绘画上,他已经崭露头角,在济南街头、火车站、电影院留有不少大型宣传画和巨幅标语。但当他遇到相机后,完全被这“神奇”“奢侈”的艺术所吸引,毫不犹豫地放下了曾付出多年心血的书法和绘画,铁心选定了摄影。

当他接触到香港的简庆福、陈复礼等摄影大师的作品后,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原来“摄影可以这么美”!

受当时的条件限制,侯贺良说,传统相机使用的是胶卷,一个胶卷只能拍出10张照片。他一天拍一个胶卷。尽管条件局限,但他也因此养成提前做功课,平常多琢磨的习惯,珍惜每一次拍摄的机会。

谈到体育摄影,侯贺良用作品说话。

帆船、游泳、体操、田径、赛马、滑雪、曲棍球、手球、水球、沙滩排球;全运会、奥运会、残奥会、各专项运动的世界锦标赛等等,一张张精彩的照片都记录和定格了一个个独特的瞬间,一次次难得的回忆。

了解各项运动的特点,是拍出好的体育摄影照片的前提。

侯贺良说,只有你了解了一项运动,它的过程、特点,你就会有一些预设,预计可能会出现的精彩瞬间,运用连拍,加以捕捉。

连拍,指拍摄人按下相机快门释放键不松手,相机连续完成“开合”动作,直到拍摄人松开快门释放键为止。这样,可以拍出一连串动作。根据“一秒拍几张”作为衡量连拍速度的快慢,比如,可以一秒连拍3张、6张、8张,甚至20、30张。再配上相应的快门速度,比如1/50秒,乃至1/500秒,一个连续完整的动作就会“秒秒钟”被相机清晰拿下。

尤其是将及而又未及的那个刹那,在侯贺良展示的摄影照片中,曲棍球运动员挥棍击球,眼看就要命中的那一刻,高低杠运动员跳跃过程中抓又还没抓住杠的节骨眼,那个固定的画面,充满动感,也富有想象的空间。

在侯贺良的体育摄影经历中,他说,一秒钟拍十几张的连拍速度就足够了。

拍摄现场的随机应变,也可以使照片与众不同,脱颖而出。2009年的全运会,刘翔的110米栏吸引了众多的长枪短炮。

侯贺良回忆说,从拍摄画面讲,正面拍到跨越最后两栏时的刘翔,几乎是所有记者们的心愿。但从起跑到最后,因为时间问题,预跑时,包括侯贺良在内的大部分记者的相机在关键时刻都“卡壳儿”了。侯贺良立即改变战术,只聚焦、对准,但并不按下快门,在需要按的那一瞬才按下。如果不加调整,正式跑时,该卡壳还得卡壳,很多记者都因此没有拍到理想的照片。而侯贺良拍出的刘翔跨栏瞬间照片让他赢得“比刘翔跑得还快”的赞誉。

在体育场馆现场拍摄,怎样突出“主体”,即弱化背景广告或者观众等等因素,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慢速追随”,是侯贺良给出的解决方案。

他分别用不同速度拍摄的照片来说明问题。1/100秒拍出的照片因有大片背景字显得凌乱而主题不清,同一个场景、同一个角度,1/60秒或1/30秒拍摄,背景字完全被虚化不说,杂乱的背景变模糊后反倒衬托出一种“唰唰”的速度感。

除了一般技术性的提醒和指导,侯贺良强调“镜头后的大脑”“镜头后的眼睛”。用心观察与思考,才能不断地拍出精彩照片。

以体育摄影为例子,比赛当中自然是拍摄的重点,但有时候比赛前、比赛后的一些细节也很有意思。比如一些运动员独特的庆祝胜利的方式等等。而拍摄观众也是烘托比赛气氛的好角度。

在展示残疾运动员游泳、田径等比赛项目的作品时,侯贺良说,在镜头之后,我试图去理解,去感受他们的精神,去聚焦他们的成功和喜悦。

或许是侯贺良的美术出身,他的摄影作品特别讲究构图、色彩。他说,摄影和绘画是“姐妹艺术”,是相通的。他的体育摄影作品,竟也拍出了水彩画的味道。一幅游泳比赛照片,不是通常运动员冲击时力量和速度的凝聚,而是几道运动员入水时鱼一般的自由轻松优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侯贺良认为,一个称职的摄影家需要从仅仅能够记录日常熟视的景物的实用功能中跳出来,在特定的条件和角度下完成一种艺术欣赏的过程,他说,这是因新的发现而超脱平庸的过程。他的作品,一直追求在忠实记录的基础上,打破人们传统的平面性的视界限制,在看似熟悉的项目或景象中增添更多的内涵和更强烈的形式感,形成审美视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专题意识”,是侯贺良在讲座中给体育摄影爱好者的最后一个提醒。或许开始是无意之间形成一个主题,渐渐地,可以有意识地追寻一些主题。

技术的进步,让摄影成为普通人都可以参与的事。对此,侯贺良依然强调“功夫在画外”,说功夫靠平常积累,要有独立的意识和独特的表现方式。这样,才能用镜头给自己另一双眼睛。

上篇:让电影“自然熟”
下篇: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明日闭幕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