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胜
对于江苏县级市邳州运河街道的冯瓦房小学以及周边居民来说,这两天最值得他们庆祝的事情是困扰8年的“心病”终于根治了。一家商品混凝土公司因对周边造成污染,被居民举报8年,始终无果。5月底,徐州市长、邳州市长等现场督办这一投诉后,问题迅速得到解决。(5月31日 澎湃新闻网 )
面对此事,人们不知是该为一周内拆除污染企业的“高效率”点赞,还是该对居民举报8年无果的“马拉松”诟病。正如邳州市长所言,“我们对问题不够重视,当时大家觉得还有两年就要搬迁,工作就拖延了,我感到非常惭愧。”不为迟来的“高效”庆贺,而为问题的拖延内疚,这当为地方政府正视短板、自警自省的明智态度。
围观此案,当需对“八年无果”的懒政低效查究问责。一个与学校仅有一墙之隔且手续不全的污染企业,如何能在民众的举报声中存活8年,其“屹立不倒”的底气何来?尽管当地政府把拖延的症结归咎于寄望于“两年内搬迁”的认知松懈和执法部门的“以罚代管”,但却难脱对增加财税收入等的既得利益的考量,其漠视环境保护、罔顾民众健康的人本意识缺失更需要认真检讨。
围观此案,更需从“一周拆掉”的立行立改中受到教益。“一周拆掉”凸显问题解决的快速与彻底,干净利落的高效率何来?其一是决策有据。《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规定,无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排污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无证排污且屡罚屡犯足可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其二是市长出面。相较于环保部门的经济处罚,市长的过问力度明显增大,这也正应了“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的坊间老话;其三是政风热线。正是由省纪委牵头、多家媒体参与的电视广播问政节目,让地方领导和部门官员有机会走进媒体和网络直播间,与群众在线交流和面对面解决问题,凸显出舆论监督和阳光政务的不可或缺。
据了解,邳州市委已就此成立联合工作组,纪委监察局也已介入调查,拟对“八年无果”所涉及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全面清查。人们乐见由此倒逼诸如“一周拆掉”之类的从严执法和高效监管,步入环境保护的常态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