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姚鹏
在湖北省枝江市,55岁的胡光琴是小有名气的人物,她和丈夫一道白手起家,经过20多年的打拼后,从普通农家女成为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园林公司总经理,称得上是农村妇女中的致富传奇。与此同时,胡光琴一家在当地也拥有着极好的口碑,致富之后,一家人依然恪守本分,勤俭持家,尊敬老人,和睦邻里,发展不忘众乡亲……从细微之处,演绎着一个中国传统家庭的美德故事。
1981年,胡光琴嫁给了枝江市百里洲镇指南村村民黄卫民,当时,黄卫民家里只有一间矮屋和10多亩薄田。进门时,公婆依照农村礼数,把一串磨掉棱角的钥匙郑重地交给了她。这意味着家庭责任的移交,胡光琴接过钥匙,心中感到沉甸甸的。
此后,胡光琴牢牢记着老人的托付,和丈夫一道克勤克俭,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当富民政策唤醒了千万农民的致富梦之后,胡光琴的心也动了,她向家人提出,把家里的10多亩薄地拿出来栽树。
胡光琴的建议起初遭到了老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种田才是庄户人家的本分。于是,胡光琴死缠硬磨,反复讲栽树的好处,还拿出自己的压箱钱逼着丈夫到日本学习梨子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他们成功了,胡光琴家成了镇上第一个万元户。1991年,胡光琴和丈夫成立了花卉苗木基地,后又发展成大型园林企业,他们摸索出的枝江枫杨的繁育方法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和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家和业兴,富不忘本,是胡光琴一家始终恪守的信条,无论家境如何变化,这一点从未改变。
在对一双儿女的教育中,胡光琴夫妇处处言传身教。如今,女儿黄玲玲已是宜昌十五中的教师,儿子黄雷在英国攻读人力资源管理。黄雷赴英国的那天,胡光琴夫妇递给他一个红包,告诉他一定要到校后才能打开。到校后,黄雷拆开红包,原来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两行字“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一分一厘常记量体裁衣。”这张纸条他一直小心收藏在身边。
重庆奉节人罗祖伦,母亲早逝,家境贫寒,15岁那年投奔远嫁枝江百里洲的姐姐。1995年,胡光琴回老家探亲,从亲戚口中得知罗祖伦的处境后,心生感慨,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当自己孩子看待,还教他学园艺,送他出去深造。小罗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胡光琴与丈夫商量后,帮他把户口迁来枝江,帮他建房、娶妻。如今,罗祖伦有了稳定的家庭,有了稳定的工作,小日子过得十分美满,他逢人便说“我一生最不能忘的是胡妈妈”。
长江大学在校学生杨巧巧的父亲身患癌症,在花光全家多年积蓄后于2007年去世,家里仅靠母亲一人劳动来供养两名在读大学生。胡光琴夫妇得知情况后,主动送去5000余元,帮杨巧巧完成了大学学业。不仅如此,近年来,夫妇俩共资助有困难的大学生12名,除提供日常生活物资以外,拿出的现金就达50000多元。
由于经营有方,胡光琴夫妇的苗木基地发展迅速,夫妇俩致富不忘乡邻,决心带动家庭困难、致富无门的农户走出困境,两人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踏遍枝江的丘陵岗地,发起成立了“枝江市农民科普知识推广协会”和“枝江市花卉苗木协会”,将需要帮扶的农户聚拢来,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种苗和销售渠道,帮他们尽快走上富裕之路。两个协会创办10多年来,加盟者由最初的7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2600多户,生产基地达到5700多亩,仅马家店街道就有360位农户加入花木协会,户平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胡光琴夫妇创造的“会长带动协会,协会带动农户”的农村经营新模式,也多次得到湖北省农业部门和农经部门的认同。
多年来,胡光琴先后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湖北省十大农村女科技致富标兵等荣誉 ,她的家庭也获得了全国科技读书示范户、枝江市庭院经济状元户、枝江市双文明户等荣誉。今年5月,胡光琴一家又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