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5/m20160528cc3b988d0f3449eda6bf84298d739cde.jpg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丽婷 □ 胡玉敏 日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了主题为“燕园雅集:女性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5/28/028121.html

等待处理…

“女性与艺术”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2016/5/28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丽婷

□ 胡玉敏

日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了主题为“燕园雅集:女性与艺术”访问学者学术论坛。北大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邹惠、副院长陈旭光、人民艺术家杂志总编汪明华和访问学者张敏、刘渟、叶淑媛、梁宏等进行了主题演讲。

艺术的繁荣对整个人类的发展非常重要,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也起到非常有意义的作用。北大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邹惠致辞,她希望大家从不同专业视角来展开对女性与艺术关系的研讨,形成开阔的视角和学科相融的特点,加深对女性自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思考。

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表示,访问学者在学院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术氛围。“女性与艺术”这个主题非常好。女性一直以来就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也代表时代的潮流。影视界的专家提出,以女性受众为主题的电影思想,体现了女性受众群体的审美性和趣味性。女性的欣赏可以决定和主导着当今电影艺术的潮流,因为女性在生活领域、社会实践领域以及艺术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高,同时,两性之间的话语关系在久远的艺术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论坛上,有三位老师围绕女性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自我建构进行研讨。对外汉语学院赵延风老师以《生活的艺术》为主题,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影响。她把女性比喻为五行中的土和水。土滋养万物,养育万物,水随行而生,水是柔的,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够随物赋形。女性在社会交往中要学会发挥女性本身的气质和特点,在两性关系中,要和而不同,而不是两性对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成英老师谈了《女性的价值与理论》,她指出,恩格斯认为人们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他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要改变那种“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思维模式,构建真正以大写的人的存在为基础的两性观,以平等、自由、和谐为其价值标杆;心理学系孟祥芝老师演讲的主题是《从性别的角度分析男女之间的差异》,她从行为的社会概念、性别的心理谈起。从生理上说,男女两性的差异的因素来自于性别上,遗传、激素以及大脑的反映模式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同,语言上的区别。人的发展一方面在于先天的遗传,一方面在于后天的社会习得水平。作为女孩来讲,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原本应该成为的人,而在这个成长过程当中,要唤醒自己内心梦想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之后,《人民艺术家》杂志总编汪明华解读了他的文章《从束缚到绽放——让历史铭记》,从女性绘画的发展性和时间性讲起 。他认为,女性艺术家应以女性的视角和观察方法来展现女性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同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个体的经验气质来诠释对社会人生的感受。

2014级访问学者张敏发表了名为《女性理应成为艺术领域的主力》的演讲,从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与男性不同,导致在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产生的区别;2015级访问学者叶淑媛演讲的题目是《当下中国女性艺术的面貌与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她分析了当前国内优秀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对女性性别层面自我限定的突破,拓展了女性艺术表达的思想空间;访问学者梁宏谈了《反思与回归——对于20世纪初中国女性画家创作状态的思考》。艺术学院老师胡玉敏讲述了《反思电影“日暮之光”中的女性权利与精神》,以电影反映女主角克里斯的成长经验为例,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看女性的研究,关注自身、他者的经验、立场和看法。

在主题演讲后,教育学院王爱华老师、艺术学院博士后拓璐老师、外国语学院黄颖老师和在场的访问学者就上述演讲主题进行了研讨和评论。拓璐认为,在谈论一个问题时,知识分子和普通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自觉性,就是对自己所要谈论的问题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自觉,自己知道自己站的主体位置是什么,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是一个很难规避掉的问题,不是说单纯地给女性唱赞歌,也不是单纯地批判男性性别当中的不平等,黑格尔所说的世界锁链中的一环,大家是讨论女性如何在世界锁链中的一环找到自己的位置。

“女性与艺术”访问学者学术论坛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首次主办。与会者达成共识,未来论坛主题不仅要关注不同时代的女性文化和艺术,同时要关注不同国家的女性文化和艺术,还要注重从历史的维度和文献的角度来加强此一主题的研究。当然,也要关注现实中女性的音乐、美术、舞蹈、戏曲、建筑和民俗等这些艺术门类。艺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浸染了文化的维度,加入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等,未来需要将艺术放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和特有的历史语境中来研究,这样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以及形成的理论,会在促进艺术理论的更加完善化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篇:初夏,又见“她”
下篇:艺起·形动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