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5/m201605262e7735e4d9d4445f986513650b49f694.jpg
□ 奚旭初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诚信建设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诚信建设状况报告》指出,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5/26/028056.html

等待处理…

治理失信公害要有撒手锏

2016/5/26

□ 奚旭初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诚信建设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诚信建设状况报告》指出,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顽症。(5月24日光明网)

诚信缺失是社会公害。一些人弄虚作假,买卖文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学术造假……一些企业或偷工减料、缺斤短两,或恶意欠款、逃废债务;甚至某些政府部门也出尔反尔,朝令夕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这些道理天天在讲,然而为什么仍然失信者众?

除了所谓的利令智昏,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守信得益、失信吃亏的机制还没有真正构建。

诚信机制不完善的典型反映是“三多三少”:道理讲得多,实际办法少;单个部门粗线条措施多,多部门联手操作的细化规范少;惩戒失信“不伤筋骨”的多,“切肤之痛”少。更发人深省的是,有些失信企业,在地方保护主义庇护下却活得如鱼得水。

重诺守信不香、背信弃义不臭,失信成本很低,成了赢多输少的赌博,甚至只赢不输,“导向”如斯,反过来又使更多人离经叛道,你骗我也骗,谁不骗谁傻。在这样一种氛围里头,诚信又如何有众望所归的凝聚力和深入人心的穿透力?

治理失信公害,要在三方面着力,一是构建监督网络,让失信者无所遁形;二是各方联动,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三是加快诚信立法,形成法律约束力。

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把信用是安身立命之本的道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变成无处不在的约束,用机制来“管”人“管”企业并持之以恒,那么全社会诚信状况就一定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上篇:公厕之缺,想找你有多难
下篇:解决民生疾苦不能“挤牙膏”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