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20日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与生育紧密相关的母婴喂乳行为是保障母婴利益,推动全面两孩政策落实的必要支撑。作者通过构建育龄妇女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及家庭因素、分娩相关因素和权益保障相关因素四个模型,筛选和确定现阶段影响母婴喂乳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母婴喂乳时长的干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廖梦莎 陆杰华
2016年1月,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实施,育龄妇女生育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焦点。从长远来看,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家庭结构发展正常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但是,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预计也将遭遇一些挑战,如女性就业歧视的加重、抚养成本增加等。要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实现长期稳定、适当的生育率,需要政府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和引导育龄妇女在宽松的环境下生育,女性职业发展、产假、医疗等方面都需要相应的公共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女性依法生育,降低养育成本,提升未来中国人口素质。其中,与生育紧密相关的母婴喂乳行为,也是保障母婴利益,推动全面两孩政策落实的必要支撑,需要引起重视。
现阶段影响母婴喂乳的关键因素
母乳是婴儿最天然健康的食物,母乳中含有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其新鲜、营养、经济等优点,无论对婴儿还是对母亲都有极大的益处。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卫生工作者都在大力推广母婴喂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出生后最初6个月应进行纯母婴喂乳,接着以持续母婴喂乳并添加适当的补充食品的方式进行喂养,直至2岁或更长。多年来,中国政府为推广母婴喂乳做了大量工作,如严格规定母乳代用品的生产、销售,建立“爱婴医院”等。
不过,现实中母婴喂乳现状并不容乐观。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的推进,母婴喂乳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年轻妈妈们尤其是城市母亲,更多的选择奶粉来喂养婴儿。母婴喂乳是一种极易受周边因素影响而改变的个体行为。人口、家庭、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都能对母婴喂乳决策产生明显的影响。以往文献研究显示,影响母婴喂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产妇自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人口学特征,以及分娩方式、婴儿状况、社会支持与社会网络、医院服务与医护人员影响、母乳替代品的广告宣传等。
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笔者以母婴喂乳的影响因素为中心,构建育龄妇女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及家庭因素、分娩相关因素和权益保障相关因素四个模型,以期筛选和确定现阶段影响母婴喂乳的关键因素。
交互分析结果表明,母婴喂乳时长平均水平为11.3个月,中值和众数均为12个月。此外,研究还表明,0~6个月婴儿母婴喂乳率仅为17.7%,6~12个月婴儿母婴喂乳率为55.5%,12个月及以上婴儿母婴喂乳率为26.8%。
就影响母婴喂乳时长的因素而言,笔者的研究得出四个结论:其一,在育龄妇女人口学因素中,户口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均对母婴喂乳时长有显著影响。城市育龄妇女母婴喂乳时长少于农村育龄妇女;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越高,母婴喂乳时间越短。其二,在社会经济及家庭因素中,产妇的职业与其生育决策显著相关,有工作的产妇母婴喂乳时间短于无工作的;家庭总收入越高,母婴喂乳时长越短。其三,在分娩相关因素中,分娩方式与母婴喂乳时长显著相关。剖宫产的产妇其母婴喂乳时长更短。这是因为剖宫产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体位限制、分娩疼痛和术后药物干扰等因素对母婴喂乳起到抑制作用。其四,在权益保障因素中,只有约定期限劳动合同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者相比,其母婴喂乳时长显著减少;产假期间无收入者母婴喂乳时间较长,产假天数越多,母婴喂乳时间越长。
此外,户口为农村或职业为农业生产人员的育龄妇女,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家庭收入偏低,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较少,也不存在产假的说法。这部分育龄妇女,由于时间灵活,生活生产方式受工作限制少,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母婴喂乳。而城市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多有固定的职业,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群体家庭收入较高,通过生育保险在产假期间享受补贴,也同时被限制了产假天数,需要在规定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使得这部分群体有较少时间和精力进行母婴喂乳。此外,剖宫产的生产方式在城市育龄妇女中越来越流行,经济条件也使得她们有更大的概率选择母乳替代品进行喂养。
母婴喂乳时长的干预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可以预见的是育龄妇女整体受教育程度将逐步提升、家庭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正式岗位,高层次管理人员中女性也越来越多。这一趋势会使得更多育龄妇女生育和哺乳行为受到其工作的影响,母婴喂乳时间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已有研究就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起,母婴喂乳率的下降波及我国,尤其在大城市。这一时期正是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阶段,而母婴喂乳的天然优势也不容忽视。随着社会发展,对母婴喂乳的宣传和支持更加必不可少。此外,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政策意味着短期内生育数量的适当增加,一方面会有更多的育龄妇女进行生育决策,另一方面全面两孩政策惠及的育龄妇女中,也必然存在因工作压力而在生育行为上面临抉择困难的情况。因此,通过政策对育龄妇女进行保障和支持必不可少。
为此,笔者认为,未来母婴喂乳时长的干预相关对策应考虑:
一是干预分娩方式,宣传、鼓励、提倡自然分娩。自然分娩者母婴喂乳时长大于剖宫产者,而剖宫产对母婴喂乳时长有负向显著影响,因此政府应当宣传、鼓励、提倡自然分娩,医院也应当严格把控剖宫产人数,鼓励产妇进行自然分娩。
二是适当增加产妇的产假天数并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大部分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的最低限度设置产假为三个月,也即产妇生育之后三个月必须返回工作岗位,其更容易停止母乳喂养行为。适当延长产假时间,对于生育妇女起到很大的保护和支持作用,也会对其哺乳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各地纷纷出台延长产假政策,但有些地方落实情况并不理想,需要加大执行力度。
三是逐步完善工作场所哺乳支持设施。由于产假天数不可能做到完全覆盖母婴喂乳期,因此工作场所母婴喂乳支持必不可少。一方面,工作单位应当提供足够多的休息时间以供母亲回家进行哺乳;另一方面,工作场所应当提供方便母婴喂乳的硬件设施,包括保存乳汁的冰箱、供产妇哺乳或者挤奶的私密空间等。
(陆杰华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廖梦莎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