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晶晶
儿童保护既是专业性的问题,也应该是大众了解的理念。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上的普通人,都可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好的理念会引导我们积极行动,反之,错误的观念容易将我们带入误区。下面这些家庭教育的观念误区,你有没有呢?
误区一:管孩子是自家的事,旁人不能干涉。
管孩子的确是家庭内部的事,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和管教责任是无可代替的。但是,管孩子也有边界,如果越过了法律的边界,就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事了。家长放任不管或管得过狠,给孩子的身体心理造成了严重伤害,不仅旁人可以管,国家也会管,因为这是触犯法律的后果!
误区二:孩子的事情我做主,没必要问他本人。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常常会有一些需要帮助孩子做决定的情况。这时候,一些家长、老师总是习惯地替孩子做主。实际上,如果孩子已经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就应该让他们大胆说出来,而你需要倾听。对于离婚抚养权归属等关键性的事项,10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至关重要。否则,孩子对自己的事情都不能参与做决定,怎么能够期待他们长大后独立自主有主见呢?所以,在处理和孩子有关的事情时,要多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声音。
误区三:小儿女没有独立财权可言。
如果你认同这个提法,那你需要纠正啦。法律确认了孩子具有独立财产的权利。孩子也有多种途径可以取得自己的财产,比如接受赠予或者继承,小小作家的稿酬,小小发明家的创造回报,小小运动员的比赛收入。对于他们自己的财产,家长不可以私自支配用于与孩子无关的事项,老师也不可随意没收,其他人员或者组织更不能随意取消。“子女无私财”的观念已经OUT了!
误区四:孩子需要依附成人,他们仅仅是受保护的对象。
孩子不仅仅是成人社会需要全力保护的对象,也是一个个独立的权利主体。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孩子作为权利主体所独立享有的各项权利。所以,请不要把孩子看成被动的客体或者附属物,他们是和你一样的权利主体。
误区五:把孩子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却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孩子因心理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恶性刑事案件以及自残、自杀等情况令人堪忧。如果说没有身体健康,一切无从谈起,那么没有心理健康,这些孩子成年后也不会有高质量的生活。所以,成人不要有伤害孩子自尊和心理的言行,而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及时借助科学手段予以帮助。
误区六:担心孩子接触网络不良信息,但缺乏指导孩子健康上网的手段。
如果你对前者关注过多,而对后者了解不够,那么帮助孩子健康上网的“赋权”意识你并没有。有效利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现在的孩子生活离不开网络。保护孩子避免接触不良网络内容很重要,成人学会指导他们科学利用网络同样重要。家长越科学赋权,孩子的自护能力越强。所以请记住,保护孩子健康上网,你需要努力掌握相关的指导知识和必要技能。
上述误区你中招了几个?如果你一个都没中,祝贺你,你在家庭教育中已经非常具有儿童保护的视角啦!关注儿童权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更有助于为孩子们创造适合其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
(作者为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