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5/m201605065fdb99915a82481ebb51ab889c50b518.jpg
专家建议单身女性乘客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晚上出行的时候尽可能选择正规出租车公司;在上车时致电亲友,报备自己的位置和车辆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5/06/027373.html

等待处理…

女教师搭滴滴顺风车遇害

网约车安全谁来保障?

2016/5/6

专家建议

单身女性乘客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晚上出行的时候尽可能选择正规出租车公司;在上车时致电亲友,报备自己的位置和车辆概况,提醒司机自己在跟别人沟通;留心车辆的位置,提高防范意识。

□ 新华社记者 孙飞 毛思倩

深圳警方3日通报称,2日晚深圳南山一名24岁女性在搭乘一辆网约车后被抢劫杀害,3日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随后,滴滴公司证实这名女性当时乘坐的是滴滴平台的顺风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约车行业也日渐被普通市民接受、依赖。但不断曝光的行业不良现象、甚至恶性安全事件,也令公众对网约车的安全性产生了疑虑。网约车安全该由谁来保障?

女教师搭滴滴顺风车遇害

深圳警方3日通报称,当日凌晨,深圳南山公安分局高新派出所接事主报警,称其妻子钟某2日晚在南山高新区搭乘一辆网约车,目的地为宝安沙井。22时15分,事主再次打电话联系其妻子时,手机已关机,无法取得联系。

接报后,深圳南山警方成立专案组侦查,于3日中午在宝安区发现涉案车辆,之后在宝安区一出租屋抓获犯罪嫌疑人潘某。经审讯,嫌疑人潘某交待其于2日21时许在某快车平台接到钟某后,将车辆开至某偏僻路段,持刀逼迫钟某交出身上财物,之后将钟某杀害。

记者了解到,受害者钟某是深圳宝安区一所小学的英语教师,在五一假期结束、返回学校途中遇害。

3日晚间,滴滴公司证实了钟某当时乘坐的是滴滴平台的顺风车。滴滴表示,嫌疑人潘某是用其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车牌号为粤B6S8N3)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但案发车辆的牌照(粤C2S8N3)系潘某临时伪造。

审核把关不严、信息安全存漏洞

事发之后,不少网友指出:网约车平台是否尽了审核义务?

近期刚刚成为滴滴专车司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并没有向网约车平台提供个人是否有犯罪前科的证明,“滴滴审核的流程比较松,我填资料的时间可能就花了10分钟吧,第二天滴滴就通知我成为专车司机了,也没有打电话,或者当面核实我的身份。”

除此之外,许多网友认为网约车平台还存在信息安全漏洞。事实上,在滴滴平台上叫车,车牌的前两位被平台做了技术处理,乘客只能看到车牌的后4位数字或字母。

而在这起恶性事件中,滴滴顺风车假冒的车牌信息是粤C2S8N3,在滴滴注册的车牌是粤B6S8N3。在滴滴软件上,这两个车牌均显示“粤**S8N3”。“两个不同的车牌,但在滴滴软件上却显示一模一样。”一些网友认为,凭车牌显示信息,乘客无法精准分辨自己叫的车和平台注册的有何不同,网约车平台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漏洞。

互联网业界人士认为,当前专车司机的数量级非常大,下一步网约车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应建立更加顺畅的联系、协调机制,以便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维护乘客安全。滴滴表示,正在与公安机关联手建立更完善及时的布控系统和侦破联动机制,“我们也将在内部进一步完善司机安全和服务信用系统以及加强针对乘客的安全措施,最大程度地规避类似事件发生。”

推进网约车顶层设计出台

在近期不断曝光的安全事件的背景下,众多网约车从业者、专家学者呼吁,应推进网约车行业顶层设计的出台,从制度层面对网约车的安全加以保障。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表示,此次事件属于突发性的刑事案件,“滴滴出行这样的网约车属于刚刚兴起的行业,在制度上和审核上都有缺失。主管部门应加强行业管理、对企业从严监管,企业本身加强身份核实和登记、从严要求,方能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

不少接受采访的学者认为,近日住建部与公安部联合宣布废止98版《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为深化出租汽车改革铺平道路,也为新兴的网约车管理条例的出台作了准备。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宣传科长郑彩表示,由于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仍有缺位,交委正在等待交通部有关网约车相关制度的出台。此外,深圳市交委近期又对网约车平台进行约谈、督促整改,“交委将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尽可能地利用所有手段加强对网约车平台的监督。”

一些专家同时认为,从乘客角度来看,特别是单身女性,应尽可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晚上出行的时候选择正规出租车公司;此外,可以在上车时致电亲友,报备自己的位置和车辆概况,不断提醒司机自己在跟别人沟通,留心车辆的位置,加强防备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上篇:工商总局整治网络市场乱象
下篇: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六万人接受高等教育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