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3/m20160328ff82262f83dc44f1b7975aad9b49ed66.jpg
□ 龙绪林 重庆市潼南区是外出务工大县,总人口103万余人,外出务工人口达20万左右,其中,农村留守妇女约3.38万人。农村留守妇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3/28/026152.html

等待处理…

以奖励促农村妇女参与培训

——重庆市潼南区农村留守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16/3/28

□ 龙绪林

重庆市潼南区是外出务工大县,总人口103万余人,外出务工人口达20万左右,其中,农村留守妇女约3.38万人。

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群体,独自承担着农业生产劳动、赡养父母、照顾子女等责任,是潼南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然而,现实中农村留守妇女受教育水平低、生产技术掌握少,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针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教育培训是推动潼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潼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潼南区妇联加强与财政、农业、科技、劳动就业等部门合作,重点面向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创业致富能力的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同时拓宽培训受益群体,将拥有一定技能基础和生产经营规模的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种粮女能手、土地规模经营女标兵、农产品女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女负责人以及村妇代会成员等也纳入培训计划,致力于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总体来看,妇联组织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努力,使得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与培训开展得有层次、有规模、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既促进了农村留守妇女的自身发展,改善与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也推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问题及分析

尽管潼南区开展的农村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开展与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一是接受培训的途径单一。主要有政府及妇联组织主办,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等相关部门与之协作,学校、企业及社会团体提供的培训极为缺乏。二是培训内容不丰富。内容多以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生产技术及实用技能培训。而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法律及卫生保健等教育不够重视。正是这些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妇女陈旧观念的转变和自我发展意识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她们对生产技术和实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培训方式不灵活。目前开展的农村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的方式主要以专家和教师面授为主,辅助广播、电视、网络等电教化教学等方式。理论知识讲解多,下乡指导和田间操作方式缺乏。四是培训师资匮乏。目前农村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的教师大多数是从有关部门临时选派,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高等职业院校的专家或老师前来授课的不多,缺乏业务水平高、专业技术强的高级技工教师。有的专家或者教师,知识老化,实际操作技能差,缺乏授课技巧,与学生互动少。

2.供给渠道单一,培训经费不足。一是政府投入不足。目前培训经费主要靠财政拨款。而潼南不宽裕的财政收入状况导致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经费捉襟见肘,往往只能与其他资金打捆使用。二是社会力量集资缺乏。社会团体及民间集资开展农村教育与培训尚未形成。大多数社会团体或个人一般会投资于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以获得较高的收益,而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属于公益性项目,吸引性弱。三是个人投资意愿小。调查过程中,绝大多数留守妇女表示如果培训是免费的,参加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培训意愿较小或根本不考虑。

3.服务平台缺失,培训体制不畅。一是培训资源各自为政。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合理的运行机制,各部门之间往往出现利益分化现象,不能进行有效合作,致使教育培训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整合。此外,由于培训机构没有专门的信息服务平台,使得培训信息不畅通,往往导致培训内容与市场脱轨,与受众需求背离。二是评价机制缺乏。缺乏规范有效的评价机制,无法对培训实施的效果、管理的方式及质量的高低等进行合理的评估。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匮乏。

4.示范带动不强,培训主动性低。一是培训示范作用不强。 “别人参加了,我才参加”“别人参加后有成效了,我才参加”,这是访谈时留守妇女普遍的心态。留守妇女参加培训的动机是从培训中获得经济收益,即能够通过培训学到实用的技能,从而以快而有效的方式提高其经济收入。从调查结果看,已参加培训的留守妇女对开展的培训活动满意度也偏低。在访谈中,仅有20%左右的被调查者对政府组织的培训活动很满意,有35%左右的被调查者对开展的培训不满意。这些参加了培训的留守妇女,并没有发挥“典型带动整体”的作用,从而使留守妇女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培训意愿不强。调查显示,留守妇女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家庭琐事、邻里家常上,视野一般都不开阔。农村的农忙时间很集中,每当农忙的时候,有些外出的男性劳动力就会返家帮忙,留守妇女还是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可以利用,但是她们的关注点多在于日常生活,对于外界发展变化兴趣不大,从而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升。

建议

1.政府部门提高教育培训意识,加大支持力度。一是政府应发挥联动与协调作用。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工作统筹、效益突出”的原则,加强妇联、教育、科技、农业等相关部门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同心协力为农村留守妇女教育培训服务。二是加强投资力度,保障教育培训顺利开展。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渠道、全方位、贴近生活的宣传工作。

2.加大模范示范作用,加强激励措施。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只有先调动一部分留守妇女参加培训,并从教育培训中真正获得了收获和收益,再辐射到其他留守妇女参与进来。此外,要增强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教育与培训意愿,有必要对她们进行适当的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妇女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如通过对主动参加或带头参加培训,成绩突出的妇女给予一定的奖金或是直接免除培训费等手段,激励留守妇女参与培训,提高她们的培训意愿。也可给予荣誉奖励。在通过对培训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妇女颁发荣誉证书,或是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进行赞赏表扬,以此来激发留守妇女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3.提升教育与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一是创新培训模式。可重点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项目拉动式培训模式、师徒式培训模式、媒体传播培训模式等。二是培训层次多样化。根据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程度的不同和接受能力的高低、自身需求和农业生产的不同特点,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多项、单项等不同层次的培训。三是培训内容多元化。除了种养殖等技术技能培训外,也要有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健康知识讲座、文艺知识传授等。四是培训方式灵活化。

4.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从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选拔优秀的教师或专家形成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对留守妇女进行定期培训和下乡指导。这些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而且要有责任心、同理心,还要有耐心、细心。二是加强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三是加强培训教师的教学管理,即加强专职教师的考勤、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奖惩等方面考核,同时注重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四是加大奖励措施,提高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国家及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为农村引进人才,加大对农村培训教师的物质鼓励和精神支持。

5.加大对教育与培训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农村留守妇女专项培训,要重点建立和完善管理、监督和评价体系、依靠制度约束规范培训活动。

(作者系重庆市潼南区新闻中心副主任)

上篇:“互联网+”时代,妇女干部培训也可O2O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